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18246
  • 作      者:
    赵红军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政府治理模式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迁,并对今后我国政府治理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走向提出了探讨。相对于现有的有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而言,本书没有运用一个断代史的研究方法,而是从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保持王朝统治长久存在的方式这样一个经济、社会、政治与管理的综合角度切入整个中国两千多年的经济史。而著名经济学家韦森、文贯中的序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展开
作者简介
    赵红军,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国际经贸研究所专职研究员,2008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归国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现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2006-2009),上海经济学会会员。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度与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曾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参加过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课题得到过阿登纳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机构资助,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过学术专著两部,译著两部,为《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杂志匿名审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从中国地理生态基础的制度惯性角度着手,建构了一个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细致地解读了过去两千年间中国政府治理、中国经济长期兴衰变迁之间的因果与动态调整关系。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之所以自秦汉以来长期稳定在农本经济的老路上,难以自发地转轨到以工商为主的现代经济增长道路上,并不是作为这个经济体主要经济单元的小农家庭不愿意如此做,也不是当时当政的皇帝、官僚阶层、知识分子知识水准不够,而是在一系列源自于自然、地理基础之上的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作为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各方都选择了一种模仿式的、保守性的惯性治理思维和政策。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千年的兴衰变迁,中国在1500年后难以迈上现代增长道路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从农村开始,中国奇迹何以诞生乃至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逻辑自洽的分析和解释力。
展开
精彩书摘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br>    本研究的开展和可能的现实意义建基于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本人的研究主要致力于一国经济发展赖以进行的一系列基本的经济和制度条件这一重要问题上。事实上,这一问题正是几百年来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意蕴在于,起因于人类相互交换倾向的劳动分工乃是一国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源泉,而那些便利于人们进行商品、服务和知识交换,便利于人们相互之间进行劳动分工的各种经济、技术和制度等“基础设施”则显得极为重要。新制度经济学家将斯密所说的这一重要的“基础设施”分解为产权、制度、契约、交易成本等重要的理论范式,并进行了深刻而影响深远的理论创新,比如,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贯强调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一贯重视国家对基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性等。<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br>1.1  研究背景与意义<br>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br>1.3  研究方法、内容与结论<br>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br>第2章  半个世纪以来有关李约瑟之谜的争论与评述<br>2.1  引言<br>2.2  不同学科有关李约瑟之谜的假说对比及其评论<br>2.3  已有假说的方法论偏差及其评论<br>2.4  可供经济学家选择的新假说及其解释力<br>2.5  结论<br>2.6  附录<br>第3章  农民家庭行为:考察中国经济史上谜题的逻辑起点<br>3.1  引言<br>3.2  对人地比例失调论的评价<br>3.3  中国农民家庭面临的各种行为约束<br>3.4  农户家庭行为、产量选择与中国经济史上的谜题<br>3.5  来自代表性朝代普通农户家庭收支的证据<br>3.6  来自明、清江南棉业与丝业不同发展道路的案例<br>3.7  结论<br>第4章  小农经济与中国式政府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惯性<br>4.1  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巩固<br>4.2  小农经济的效率优越性及其地位、影响<br>4.3  小农经济之上的惯性治理模式:框架与特征<br>4.4  小农经济上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模式的经济性质<br>第5章  中国式政府治理模式在各朝的动态演变<br>5.1  中国历史上政府治理的内容<br>5.2  秦朝以前的封建诸侯式治理模式<br>5.3  秦朝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4  两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式治理模式<br>5.6  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7  五代十国时期的列国式治理<br>5.8  10世纪以前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汇总<br>5.9  两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10  元朝军政合一的政府治理<br>5.11  明朝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12  清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治理<br>5.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方式政府治理<br>5.14  10世纪以后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汇总<br>第6章  10世纪前后中国气候环境变迁及其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冲击<br>6.1  10世纪前后气候、自然环境的显著变迁<br>6.2  10世纪后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变化<br>6.3  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br>6.4  中国气候环境变迁对政府治理模式的挑战<br>6.5  古、今气候环境变迁的影响机制、应对措施及其启示<br>第7章  15、16世纪后西欧崛起及其对中国治理模式的挑战<br>7.1  文化上的变革——文艺复兴<br>7.2  宗教领域的变革:宗教改革<br>7.3  欧洲经济的扩张<br>7.4  君主国家的形成与西欧的崛起<br>7.5  科学领域的变革一科学革命及其广泛影响<br>7.6  经济领域的变革一工业革命及其广泛影响<br>7.7  欧洲政治变革乃是一场政府治理方式的革命<br>7.8  欧洲各领域的变革对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挑战<br>第8章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与经济长期变迁的经验证据<br>8.1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与人口变迁<br>8.2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治理模式变迁与人均GDP<br>8.3  中国历史上政府治理模式与技术进步<br>8.4  数据附录<br>第9章  改革开放:中国历史上政府治理模式的一次伟大变迁<br>9.1  改革开放前政府治理模式的试验与摸索<br>9.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总特征<br>9.3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br>9.4  政府治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0<br>9.5  对改革前后政府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检验<br>9.6  结论<br>9.7  计量检验部分的数据附录<br>第10章  一个当代的政策审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发展<br>10.1  引言<br>10.2  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机制的讨论<br>10.3  一个考察新农村建设作用机制的模型框架<br>10.4  来自1978—2004年全国31个省市的经验与教训<br>10.5  结论<br>第11章  未来中国的政府治理:路在何方?<br>11.1  小农经济下的政府治理模式惯性犹存?<br>11.2  未来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路在何方?<br>11.3  中国是否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政府治理模式?<br>11.4  全球化时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面临的可能挑战<br>11.5 未来的研究思路<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