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是分权,即从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向市场分权、向地方分权。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复杂性使得关于中国财政分权的研究也呈多样化。<br> 一些学者认为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起了关键作用。马(Ma,1997)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钱和罗兰(1998)将对预算软约束的分析和财政联邦主义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分权造成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要素流动性增加给投资项目和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施加了一个机会成本限制。同时,货币的中央集权与财政分权一起硬化了预算约束,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林和刘(Lin and Liu,2000)采用中国28个省(市)1970-1993年的截面数据,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人均GDP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财政分权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乔等(Qiao et al.,2008)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的理论模型,其中中央政府追求的两个目标是综合的国家经济增长和财政资源的地区平等分配。他们用1985~199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该模型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导致了经济增长与地区不平等的增加,但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他们还得出与其他研究结论相反的结论: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与应用有助于减少财政资源分布的不平等。费尔德斯坦和岩田(Feltenstein and 1wata,2005)运用中国1952~1996年的数据,考察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财政分权使得通货膨胀率增加。金等(Jin et al.,2005)运用中国29个省1982~1992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10%的显著水平上,财政支出分权每增加10%,人均GDP增加2.7%。<br>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财政分权阻碍了中国经济转型,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重复建设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