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就业和创业。扩大就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收入不均等(蔡防,2008)。国冢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无疑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可是如果依然强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却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就业扩大目标。因此,重点刺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可以收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扩大就业的双重政策效果。此外,鉴于非正规产业能够有效吸纳城镇底层收入群体和农村迁移劳动者,放松对此类就业者例如流动摊贩的行政管制,有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危机来临之际,也是促使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破除行业垄断之机。放开垄断领域,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于激励国民创业,可谓是一项效率最高的创业和就业促进政策。<br>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农村迁移工人纳入城镇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已经处在试点阶段。这既是危机时刻稳定社会的关键手段,又是在长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强化社会包容性、减少收入不均等程度的重要战略。在以往的20多年里,这一流动性很强的人群虽然实际上属于城镇底层收入群体,但相对于其在农村家乡的收入水平,他们及其留守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这是中国收入不均等程度虽然提高,但农村户籍人口对自身相对收入水平仍具有正面判断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危机凸显了迁移劳动者的脆弱性,此时推行包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他们的经济安全可以立见成效。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农村迁移劳动者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者多,从制度创立伊始,就需要“量体裁衣”的保障项目。具有灵活性的制度设计,将不但有利于增强企业和迁移劳动者的参保意愿,而且也有利于维护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br> (4)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增加中西部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农业投资。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降低全国的收入不均等程度,而且有助于改善当地贫困人口的食品保障状况。<br> (5)改革税制,减少乃至消除个人所得税中的累退性。税制与所有住户的生计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收入高度不均等的情况下和在危机期间,公众对于社会平等和公正的诉求会比平常时期强烈。若在此间开始酝酿改善税制,可谓正当其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