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0985
  • 作      者:
    陈其人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其人,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1952年结业于教育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1951年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出版著作20本,发表论文150余篇。<br>    主要著作有:<br>    《资产阶级价值学说批判》(1957年)<br>    《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具体形式》(1957年)<br>    《19世纪上半期法国和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1965年)<br>    《帝国主义理论研究》(1984年)<br>    《大卫·李嘉图》(1985年)<br>    《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1986年)<br>    《布哈林经济思想》(1991年)<br>    《殖民地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1994年)<br>    《南北经济关系研究》(1994年)<br>    《世界经济发展研究》(2002年)<br>    《货币理论和物价理论研究》(2002年)<br>    《陈其人文集·政治科学卷》(2003年)<br>    《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卷》(2005年)<br>    《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研究》(2009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十五章对东西方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全书从自然条件不同对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起,阐述了农村公社、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及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在东西方的不同实践,从而提出束来理想社会主义的模式将是高级韵农村公社。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利用自然力以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发生在农业上,然后再发生在其他物质生产部门。这是因为,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自然力有关,它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其产品除了满足农业劳动者的消费外还有剩余,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能独立存在,才有条件去利用自然力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才能发展。马克思说:“农业劳动不只是农业范围内的剩余劳动的自然基础……并且是其他一切劳动部门所以能够独立经营的自然基础,因而也是这一切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这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br>    马克思对农业生产是在协同和利用自然力中进行的这些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他首先科学地区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至今仍在区分的农业和工业。他认为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处在生命的生长过程中,工业则不是这样。因此,自然条件,如土壤、养分、水、温度、阳光,对农业产量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农业不同于其前身——采集业,它不是采集野果、野稻,不是消极地接受自然的赐予,而是积极地利用自然力,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如经过人的耕耘、播种、施肥、管理等等,农业产量增加。但是,即使这样,自然力仍有其作用。耗费同量劳动,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是不相同的。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章 绪论(上)<br>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一个原因<br>一、自然条件、自然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br>二、特别利用自然力的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br>三、自然条件不同使东、西方农村公社变化不同<br>四、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和西方的劳动奴隶制<br>五、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br>六、妨碍落后国利用自然力的经济关系<br><br>第二章 绪论(下)<br>农村公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br>一、农村公社的产生及其普遍性<br>二、农村公社的存亡与奴隶社会的两种形式<br>三、农村公社的氏族习惯使日耳曼封建社会充满生机<br>四、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与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br>五、马克思对农村公社历史作用的辩证看法<br><br>第三章 受不同自然条件制约的不同种族的相互影响<br>一、人类因赖以生活的自然条件不同而分蘖为不同的种族<br>二、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br>三、游牧部族和农耕部族三次大冲突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r>四、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br><br>第四章 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农村公社的瓦解作用不同<br>一、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br>二、农村公社的产生<br>三、农村公社的二重性<br>四、公社解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br>五、农村公社是地域性组织还是血缘组织<br><br>第五章 、进入文明社会的两条路径和奴隶社会的两种形式<br>一、小引<br>二、文明从东方开始例举:埃及<br>三、维新与革命,早熟与正常<br>四、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维新路线<br>五、奴隶制两种形式重要文献的解释<br>六、问题<br><br>第六章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br>一、目前争论简况<br>二、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不是原始社会<br>三、在《批判》中指的是先于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社会<br>四、写《资本论》时及以后指的是另一种奴隶制社会<br>五、介绍王亚南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发生变化的经过<br>六、萨米尔·阿明关于贡纳生产方式的理论<br><br>第七章 西欧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各自特点: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br>一、封建主义的起源和普遍性问题<br>二、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br>三、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生<br>四、西欧和中国进入地主封建经济阶段的原因不同<br>五、关于印度社会的封建制度问题<br><br>第八章 不同的封建经济对资本主义产生的不同作用<br>一、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哲学<br>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考察<br>三、封建主义的利息率、资本主义的利润率的高低问题<br>四、国内市场的形成<br>五、外部市场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br>六、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br>七、关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两条途径问题<br><br>第九章 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产生及其经济作用:西欧和中国<br>一、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产生<br>二、西欧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br>三、中国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br>四、专制王朝的财政收入——中国的税收<br>五、专制王朝的财政收入(续)——中国的公营经济<br><br>第十章 暴力在加速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br>一、外部市场迅速扩大和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矛盾<br>二、原始积累本身和在原始积累中集中地使用暴力<br>三、哥伦布、伽马、麦哲伦和郑和的航海<br>四、城市共和国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br>五、资产阶级革命在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r>六、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掩盖了地主经济产生<br>七、现代的文明诸国为何不是古代文明诸国的发展<br><br>第十一章 非西欧两种不同地区的经济及其发展问题<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北美和大洋洲未发展到产生农村公社阶段<br>三、存在或残存农村公社地区:亚洲、中美和南美以及大洋洲<br>四、东方大国的技术水平并不比西欧低<br>五、农村公社例举<br>六、殖民者劫夺行为例举:暴力即无规律性就是规律<br>七、两种统治和被统治关系<br>八、北美和大洋洲较早产生资本主义<br><br>第十二章 关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与两类异族相碰撞改变不了汉族和中国的封建主义<br>三、中国原有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强韧性<br>四、政治上层建筑对地主经济封建制度的维系作用<br>五、思想上层建筑对巩固地主封建制度的作用<br>六、被扰乱的阶级关系不利于将农民战争引上正轨<br><br>第十三章 英国产业革命在欧陆和非欧陆的不同反应<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英国超过荷兰先实现产业革命的原因<br>三、英国产业革命在思想上层建筑方面的发动<br>四、法国和德国:都获成功及各自特点<br>五、中国和日本:成败不同及其原因<br>六、印度和俄国:成败不同及其原因<br>七、非西欧国家产业革命成败原因的分析<br>八、中国怎样才认识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重要性<br><br>第十四章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br>一、中国怎样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br>二、马克思主义传入前对社会经济性质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br>三、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性质的认识<br>四、乡建派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br>五、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研究提纲<br><br>第十五章 发达国家为何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br>引言<br>一、实行反危机政策,从而使危机分散化<br>二、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br>三、两党制和多党制的迷惑作用及收买工人贵族<br>四、两党制下三权分立的一致<br>五、世界革命的道路走不通<br>六、金融危机中的发达国家共产党<br><br>第十六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苏联和中国的比较研究<br>一、苏联失败原因:缺乏民主与法制<br>二、中国成功原因:虽然曲折,但是终于建立了民主与法制<br>三、跨越结束与过渡时期定义的修改<br>结束语 高级农村公社展望<br>附录一 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br>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