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Frobel(1978)的著名论文《新的国际分工》发表以来,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新型”的国际分工,但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加之时代的变迁导致国际分工的具体形式本身就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国内外对“新”国际分工理论内涵的论述也存在较大差异。以下简要介绍之。<br> Frobel(1978)在《新的国际分工》中,通过研究德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的全球区位演变,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分工与此前“旧”的国际分工进行了比较,认为跨国公司生产体系正在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扩展。他指出,6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将一批批劳动密集型生产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代表,欠发达国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与世界经济体系相关联的生产部门,因此“新”国际分工重构了世界经济体系的生产联系;此前形成的极少数工业化国家从事工业生产,其他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为前者提供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Frobel认为,新国际分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首先,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在空间上的分离性增强,即可以在不同的国家生产不同的工序,距离和地理位置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大大减少了;其次,技术进步、企业组织模式的改进可以使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更简单的步骤,受教育较少的人也可以很快掌握这些相对简单的生产程序,而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也会使生产的区位转移更有利于成本的降低;第三,愈加便宜、快捷的国际运输与通讯使生产的区位转移成为可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