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13215
  • 作      者:
    (美)海曼?P. 明斯基(Hyman P. Minsky)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探究金融不稳定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本源
  透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反复爆发的来龙去脉
展开
作者简介
  海曼·P.明斯基(Hyman P.Minsky)美国经济学家。金融不稳定论的开创者,是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开创性人物。他1941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5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是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的杰出学者。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不断被人们讨论和完善。
  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危害难以避免。他是第一位提出不确定性。
  风险及金融市场如何影响经济的经济学家。从流动性泛滥到流动性瞬时枯竭,这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充分验证了“明斯基时刻”的爆发。明斯基的理论相当好地解析了当今经济体系的深层逻辑,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经济周期的诠释和预测,应该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遗憾的是,明斯基已于1996年死于癌症。
  明斯基代表作品: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
  《凯恩斯<通论>新释》
  《“它”会再次发生吗》
  译者简介:
  石宝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
  张慧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现就职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家们将此次金融危机定位为二战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它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明斯基是一位非主流经济学家,他早年研读过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对当今的经济秩序秉持批判态度。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中,他对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刻画,深入分析了经济泡沫发生的一般模型,经济泡沫由开始到最后破裂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正向冲击(displacement)、乐观的繁荣(boom)、非理性疯狂(euphoria)、获利抛售(profit-taking)及大恐慌(panic)。明斯基认为长期的快速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宏观经济稳定会滋生出自满情绪和更强的承担风险的意愿。
  稳定必将带来不稳定!
展开
精彩书评
  希望能从阅读此书中获取更多智慧,为稳定世界经济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明斯基坚持认为市场本身有危机倾向。明斯基时刻已来临。
  ——《华尔街日报》
  明斯基毕生推广的一个观点,即金融体系与生俱来容易受到投机拉锯的牵制,如果拉锯时间足够长,最终将以危机收场。事实上,明斯基时刻正在华尔街变为现实。
  ——《华尔街日报》
  25年前,当众多经济学家追逐金融革新时,明斯基却坚持唱衰华尔街;事实上,他认为,银行家、交易员和其他金融从业者阶段性地扮演纵火犯的角色,点燃整个经济体。
  ——《纽约客》
  从次贷危机到信用危机,金融界脆弱的肌体和崩溃的商业模式正落入明斯基的预期之中。
  ——George Magnus,UBS投资银行高级经济师
  是时候重申一个老话题了:经济是否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求助于历史上的巨人,明斯基正是这样一个人。
  ——《纽约时报》
  明斯基理念正当其时,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正在近五来的美国金融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Paul McCulley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
  希望能从阅读此书中获取更多智慧,为稳定世界经济寻找更效的解决方案。
  ——吴晓灵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斯基(1987)认为,证券化表现出两种发展趋势。第一,证券化是金融全球化的一部分,因为它创造了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金融票据。德国投资者并不直接接触美国房地产所有者,但他可以购买来自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明斯基乐于指出,二战后在发达国家(甚至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同步地产生了萧条和自由扩张,这使得全球充斥着被统一管理的寻求回报的货币。打包的债券具有独立的评级机构所赋予的风险权重,它吸引全球投资者试图取得各自想要获得的美元计价资产的数量。由此明斯基发现被担保的美国抵押贷款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联邦政府债券的市场价值,次贷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证券化使银行(狭义上定义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这有利于市场发展(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份额从20世纪50年代的50%下降到90年代的25%。)这种发展本身是实行货币主义促成的(1979-1982年,它消灭了部门经济中有监管的部分,有利于相对无监管的“市场”),但它也受到金融领域持续退让的刺激,这些金融领域已经放弃了对银行的规章、监管和惯例。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吸收能够按市场利率付息的可核对存款,商业票据市场允许公司绕过商业银行,票据规模迅速增长,这两个方面对银行业务竞争不断加剧,挤压了银行的盈利空间。明斯基(1987)观察到,银行要求将资产的利息率和支付债务的利率之差扩大450个基点(每基点等于0.1%)。这样能够补偿正常的资本收益率和对银行征收的存款准备金税(准备金是非盈利资产)以及客户服务成本。
  相比较而言,金融市场因为不受存款准备金率、监管的资本要求以及银行业众多交易成本的约束,正好可以比银行扩张得更快,同时,金融市场在旨在使其更加安全的“新政”监管下显得更为自由超脱。这意味着,不仅金融部门中越来越多的机构不受大多数规则的监管,而且来自市场的“竞争”也迫使政策制定者放松对银行的监管。直到最终导致当前次贷危机的房地产繁荣之前,“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并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原本被“新政”改革变得非常安全的房地产市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性赌场。明斯基认为(p.51),之所以兴起与房地产融资有关的“新政”改革,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短期抵押贷款特别是典型的具有大量气球膨胀式付款的贷款(分期付款中最后一笔比较大的贷款),是产生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种导致投机性繁荣空前高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创新”,恰恰又重新创造了产生萧条的条件。
展开
目录
第I部分 概论
第1章 经济进程、行为和政策

第II部分 经济危机回顾
第2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大政府的影响
1973-1975年的经济衰退年表
1974-1975年的经济事件
大政府的影响
收入和就业效应
大政府刘·现金流的影响
解读资产负债表

第3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最终贷款人干预的影响
最终贷款人操作的本质
详述融资关系
最终贷款人功能
银行业惯例
最终贷款人概念
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973-1975年的银行破产:作为最终贷款人的
“中央银行”机制
使用的技术
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破产
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巨型商业银行
1974-1975年的典型情况
天还没有塌

第4章 战后金融不稳定的出现
题外话:一些组织原则
银行头寸融资工具的演变
战后时期的部门数据
1966年的信用危机
1970年的流动性不足
危机的教训

第III部分 经济理论
第5章 理论透视
理论的重要性
当前的主流理论:前凯恩斯主义的衣钵
连贯性和政策
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根源:价格作为决策依据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为基础
货币数量论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总结

第6章 当代主流理论:后凯恩斯综合理论
凯恩斯理论的演变
劳动力市场:决定总需求还是由总需求决定
汉森-克莱因理论:初级教科书中的凯恩斯理论、
计量经济学预测和政策模拟
希克斯的观点
帕丁根的改革:劳动市场决定论的胜出

第7章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格和利润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最简单的案例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考虑政府因素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考虑对外贸易
宏观经济价格关系:来自利润的消费和来自工资的储蓄
利润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意义
供给价格
税收和政府支出
企业支出的融资
资本密集度、多元化市场和多样化产品
结论

第8章 投资和融资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两套价格体系和金融
与帕丁根方法的决裂
准租金和资本资产价格
投资

第9章 融资承诺与不稳定性
现金流的分类
运营现金流和债务
对冲性融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
各种融资类型的权重
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
结论

第IV部分 制度动力学
第10章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银行业
银行业的业务
银行的利润等式:杠杆、资产收入、债务成本
银行的利润等式:作为成本的准备金和融资业务的演化
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利润等式
融资供给对融资需求作出的反应
银行业是一种内生的不稳定因素: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

第11章 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
工资的融资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发动机
加价的构成
工会和通货膨胀
作为福音和祸水的大政府
通货膨胀的控制

第V部分 政策
第12章 政策简述
议程的重要性
可采用的方法

第13章 改革议程
大政府
就业战略
金融改革
产业政策:大公司主导情况下的其他选择
结论

附录A 融资体系
刘寸中性融资
投机性融资
庞氏融资
附录B 消费价格和实际工资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