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础知识<br> 1.1 导言<br> 1.1.1 生产理论在“一般经营理论”中的分类<br> 生产理论研究的是企业生产效益的创造。由于这里涉及一个企业的核心功能,因而,生产理论在企业经济学范畴中具有核心意义。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艾里希·古腾堡提出的,他在其所著的《企业经济学基础》中指出,生产率关系是生产经营理论的核心,并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一种通用法则(参见古腾堡,1983)。阿尔巴赫对这一以生产率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理论进行了扩展,并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通用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回答有关生产经营的各种问题(参见阿尔巴赫,1999)。阿尔巴赫认识到了代表“生产经营通用理论”特征的7个问题,即:生产、时间、信息、激励、协作、整合以及环境问题。<br> 生产问题在于,应合理使用参与生产的生产性因素,以便能够产生最大劳动生产率。由于这种劳动生产率的产生需要时间,因而产生了时间问题。只有当生产性因素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时,这一时间问题才能得以解决。为了了解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企业需要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因而,企业必须解决信息问题。可能的信息不对称性会助长决策者的投机行为,从而引起激励方面的问题。修正体制能够帮助降低动机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企业内部信息分配方面,而且在所有市场上,例如在采购和销售市场上,都能看到不完美的一面。企业有一个协作问题,由于与合同伙伴所签订的合同是不全面的,因而隐性的合同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双方还须对整个合同履行过程达成一致。这样就产生了整合问题。要解决整合问题,就不能排除给第三方带来压力。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极端负面效应。例如,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就是一种极端负面效应。对环境问题的忽视有可能造成对企业的失控。上述所有问题都将产生成本,阿尔巴赫将这些成本依次称为生产性成本(PK)、适应性成本(APK)、信息成本(IK)、控制成本(KK)、激励成本(MK)、交易成本(TAK)、物流成本(LK)以及污染性成本(VK)。图1—1所示的是待解决问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产经营通用理论”中以问题为导向的继续发展。<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