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调解制度论:冲突解决的和谐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0779
  • 作      者:
    李祖军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祖军,男,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br>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低成本优势体现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诉讼费用的收取上,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中法院在案件受理费问题上对调解和判决实行无差别政策,即使是调解解决的案件,当事人也必须承担全部受理费,这使得调解费用低廉的优势一点也体现不出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虽然将调解的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但是多数的调解案件法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要比判决少很多的,故而仍然有一点不低廉。其二就是调解中律师代理诉讼费用仍是不低廉的。对于财产案件,我国律师实行的是按诉讼标的金额或价额比例收费,而不是按照所花费的时间收费,当事人如果聘请律师代理诉讼,判决解决和调解解决当事人支付的律师费也是相同的。故而,法院调解和判决对当事人就律师代理费来说,当事人并不能享受到多少低成本的好处。<br>    可以说,为考虑效率价值去进行调解的案件,浪费了国家的司法自愿和当事人的时间精力,最后的解决即便在结果上是适当的,对当事人来说也可能是不满意的。故而,对调解效率价值的追求一定要是适度的,必须要在可能达成调解的情况下来进行调解,从而才能实现效率。<br>    (2)实践中违背调解效率原理的问题<br>    一些案件未能较好利用或者错误利用调解制度,使得诉讼成本和周期不减反增,是谈不上有效率的。比如,那些“以拖促调”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就不一定是有效率的。因为在这些案件的解决过程中,拖的过程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不效率,并且常常是久拖不决;即便在达成协议后,这些案件当事人反悔或者说申请再审以致更新审判方式进行判决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还有,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双方虽然表示愿意调解,但是对具体的权利上不肯让步,而案件已经进入到事实查明,可以作出判决的阶段,法官来进行调解。本来此时判决的效率是高于调解的,却还要继续去调解,浪费司法成本。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001<br>第一章 现代调解制度的正当性/001<br>一、调解在现代社会的复兴/002<br>二、现代型调解正当性原理的确立/018<br>三、以调解的正当性原理评价调解的问题/027<br>四、结语/044<br><br>第二章 我国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045<br>一、古代的调解制度/045<br>二、民国时期的调解制度/054<br>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调解制度/058<br>四、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调解/062<br>五、结语/070<br><br>第三章 我国法院调解应遵循的原则/071<br>一、法院调解所遵循的原则概述/071<br>二、法院调解的原则之争议/084<br>三、法院调解的原则体系的构建/094<br><br>第四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调解制度/107<br>一、比较的视角/107<br>二、问题的引入/113<br>三、大陆法系/115<br>四、英美法系/134<br>五、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调解及相关制度与我国调解制度的比较分析/142<br><br>第五章 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定位/148<br>一、调判关系的历史考察/148<br>二、定位调判关系考虑的几个因素/155<br>三、对我国调解判决关系的定位/162<br>四、结语/169<br><br>第六章 法院调解程序的设置/170<br>一、有关调解程序程序化的理论交锋/170<br>二、司法调解程序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73<br>三、司法调解程序化设置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90<br>四、司法调解程序的重新构建/194<br>五、结语/209<br><br>第七章 大调解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21o<br>一、有关大调解机制之理论综述/211<br>二、有关大调解机制之实践例证/217<br>三、有关大调解机制之运行缺陷/225<br>四、有关大调解机制之理性分析/234<br>五、有关大调解机制之完善对策/238<br><br>第八章 和谐理念下的诉调对接/251<br>一、诉调对接的现实背景/251<br>二、诉调对接及其法理基础/254<br>三、诉调对接的基本理论架构/262<br>四、诉调对接的价值诉求/280<br>五、结语/288<br><br>第九章 我国的和解制度/291<br>一、和解制度的界定/292<br>二、和解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定位及分析/298<br>三、和解的效力分析及重构/308<br>四、和解机理及有效运行保障/314<br><br>第十章 调解协议的效力/326<br>一、调解协议概述/328<br>二、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调解协议效力的规定/335<br>三、调解协议效力的价值研究/339<br>四、法院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343<br>五、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分析/349<br>六、行政调解协议效力分析/355<br>七、结语/358<br><br>第十一章 审前程序中的调解/359<br>一、审前程序的工具价值/360<br>二、审前程序的独立价值/364<br>三、我国审前程序的重构/371<br>后记/381<br>参考文献/38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