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富农与新富农:20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4299
  • 作      者:
    罗朝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罗朝晖,1969年生.湖南省邵阳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工程师。在《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安徽史学》、《史学月刊》、《历史教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院落沧桑——山西古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
展开
内容介绍
    《富农与新富农:20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角》根据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农作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等方面,将华北地区界定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和北京、天津两市。
    以华北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一是富农经济在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着我国两种不同耕作特点,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租佃关系为主的农业生产特征不同,华北地区以自耕农经济为主,雇佣关系较为普遍,体现了富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二是富农与新富农阶层在华北地区具有特殊意义。富农的发展演变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阶级理论的实践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富农”问题的形成及其理论认知的演变,伴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改变得到充分体现。从中共创建之初对富农问题的认识处于探索时期到苏区革命中的试错与纠偏,从1935年底共产党势力在华北地区扎根到七地改革时期对乡村社会的根本性改造,与国民党在部分地区推行自耕农政策的实践相比,华北地区成为共产党阶级政策实践的主要地区。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在农民问题上,特别是在富农与新富农的问题上,共产党基本形成了独特的阶级理论和操作规则。对华北地区富农与新富农的研究,可以揭示革命、阶级与乡村社会的内在关系。
    《富农与新富农:20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角》的研究时段是20世纪前期。以清末民初作为研究起点,分析阶级理论运用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层次的社会背景。显然,如果没有乡村社会矛盾的长期积累,没有农村社会危机的加剧,何以使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占据上风,并成为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从这一意义上讲,探讨清末民初之际华北乡村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富裕农民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分析乡村社会变迁同样具有学术价值。对富农阶层历史命运的分析,使《富农与新富农:20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角》的研究时段延伸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作为革命老区,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在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时已基本结束,对土地改革后农村贫富差异的产生、新富农的出现,以及合作化道路选择等问题的讨论,可进一步揭示出富农与新富农对乡村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
    《富农与新富农:20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角》希望透过20世纪前期富农与新富农阶层的独特视角,探讨华北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这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富农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特指富裕的农民或富裕的耕作者。土地关系是农村阶级关系的具体体现,农村阶级的分化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和…定数量经济资本的占有情况,如农具、牲畜、水井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是富农经济地位的标识。在华北地区,一般年收成为两收,多为一石左右,养活一人至少应有3亩耕地,如果不是复种,则需6亩左右的耕地。“均匀计算,每亩得谷五六斗,须六亩可养一人。”以乡村中较为富裕的农户家庭平均8口人计,则至少需48亩以上的土地方可维持基本生活,同时也考虑到副业等经营对富农收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50亩作为华北地区富裕农民占有的土地数量的最低线,依据便在于此。当然,本文在具体分析富农阶层时,并不完全局限50亩的标准,在一些农作条件较为优良的地区,耕作30亩以上的农户已是富农户。
    这一界定大体上相当于共产党阶级划分政策中规定的经营地主和富农。“经营地主”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阶级划分中的“地主”。“地主”是不劳而获将土地全部出租,经营地主要直接参与农业管理,事实上也就脱离了“地主”范畴。在这个区分标准得到认可的前提下,经营地主不再列入“地主”范畴,而将其归入“富农”范畴。民国时期日本学者对中国农村阶级划分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经营地主与富农界限不明的问题。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理论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气候与水资源
二、地形与土壤
三、自然灾害
第二节 经济环境
一、人地关系
二、农作制度
三、农业结构与区划
第三节 社会环境
一、政权的更迭
二、苛重的赋税
三、乡村社会普遍贫困化

第二章 富农之富
第一节 富农的发展
一、历史条件
二、发展模式
三、发展局限
第二节 富农的比例
一、比例的估计
二、家庭分析
第三节 乡土角色
一、生活消费
二、乡土认同

第三章 革命诉求下的富农
第一节 阶级理论在中国的确立
一、革命与阶级
二、界定与策略
第二节 改造运动
一、苦难与阶级
二、斗争与改造
三、革命的共谋
第三节 冲突的分析
一、分家产与“查三代”
二、要求公平与标准量化
三、藏匿财产与“挖浮财”

第四章 新富农之兴
第一节 新式富农
一、产生背景
二、新富农之新
三、发展状况
第二节 土地改革后的新富农
一、产生与规模
二、特点分析
第三节 新富农的发展困境
一、革命前后:新旧富农之分
二、剥削:几分封建,几分资本主义
三、财产权:保护还是剥夺

第五章 农业经营规模
第一节 农场规模
一、耕地的获取
二、农场的特点
三、农场经营
第二节 劳动力
一、家庭劳动力
二、雇佣劳动力
第三节 生产资料
一、耕畜
二、农具
三、水井
四、肥料
第四节 富农生产资料占有的分析
一、贫富之间
二、生存伦理

第六章 经济行为
第一节 富雇关系
一、雇工经营
二、非固化关系
三、利益与情感
第二节 分家析产
一、分家的原因
二、分家与经营
第三节 兼业经营
一、兼业的种类
二、兼业的性质
第四节 富农的借贷
一、放贷种类
二、富农的负债
三、富农借贷与乡村社会

第七章 权力场域
第一节 富农与乡村权力
一、20世纪初的乡村政权
二、富农的权力
三、富农权力的退出
第二节 根据地的富农权力
……
第八章 社会流动
第九章 历史命运
第十章 宏观审视
附录河北省磁县120户富家样本家庭基本情况表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