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43111
  • 作      者:
    龚学增,胡岩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修订本)》内容包括高度重视与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我国民族问题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基本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陕甘宁的壮族、瑶族、黎族、苗族、土家族和回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把革命的火种传播到侗、布依、彝、藏等更多的少数民族当中。<br>    1937年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民族的整体利益也空前一致地体现出来。中华民族内在的强大凝聚力不仅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紧密地团结起来,而且促使各派政治力量捐弃前嫌,团结御侮,共同对外。从兴安岭到五指山,日寇占领区的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黎等各族人民以及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直接参加了抗日斗争。地处抗战后方的新疆和西藏各族人民,则以捐款捐物、转运物资甚至诵经祈祷等方式积极支援敌占区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战期间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国共第二次合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斗争、逼蒋抗日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国内除亲日派和汉奸之外各派政治力量,包括国民党内部的进步爱国力量向蒋介石集团呼吁、斗争的结果。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对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共同认识,不仅导致了中国大规模内战的结束和全国抗战的开始,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而且促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br>    在长达8年的全国抗战期间,除汉奸卖国贼外,所有中国人都为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士,与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的官兵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相反,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组建伪政权的汪精卫(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溥仪(伪满洲国皇帝)、德穆楚克栋鲁普(又称德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等人,无论他们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和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br>    我国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中国的疆域之中,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r>    ……
展开
目录
绪论高度重视与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br>一、民族宗教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妥善处理好的重要问题<br>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宗教问题遇到了新挑战<br>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执政能力<br>上篇 民族问题<br>第一章 我国民族问题状况<br>第一节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br>一、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r>二、我国民族国情的基本特点<br>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br>一、各民族进入了共同繁荣发展时期<br>二、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民族矛盾还将长期存在<br>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br>一、面临的机遇<br>二、面临的挑战<br>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br>第一节 理论溯源<br>一、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理论<br>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br>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br>一、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问题思想<br>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br>三、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的新发展<br>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建构<br>一、中共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体系要点进行的简明概括<br>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br>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基本任务<br>第一节 民族工作的主题<br>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提出和时代背景<br>二、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br>三、实现“两个共同”的路径和条件<br>第二节 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br>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r>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r>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r>四、推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br>五、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br>六、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br>第四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r>第一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r>一、以人为本,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br>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br>三、统筹兼顾,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br>第二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br>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br>二、加大相关经济政策的支持<br>三、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br>第三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建设<br>一、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br>二、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br>第五章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r>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r>一、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有效形式<br>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br>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br>第二节 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br>一、《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br>二、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br>三、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br>第六章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br>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r>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br>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r>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r>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br>第二节 推进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br>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目标<br>第七章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br>第一节 加强民族团结<br>一、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br>二、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问题<br>第二节 维护祖国统<br>一、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br>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br>三、坚决反对和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br>第八章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br>第一节 管长远管根本的一件大事<br>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br>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措施和成就<br>第二节 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建设工作<br>一、基本原则<br>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br>三、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工作的新进展<br>下篇 宗教问题<br>第九章 我国宗教问题状况<br>第一节 多宗教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br>一、我国的主要宗教<br>二、我国宗教国情的历史特点<br>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br>一、宗教总体上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br>二、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br>第三节 目前我国宗教状况及发展趋势<br>一、宗教现状的有关数字<br>二、宗教的快速发展导致宗教格局出现的新变化<br>三、宗教快速发展的多方面原因<br>四、宗教稳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br>五、未来的发展趋势<br>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br>第一节 理论溯源<br>一、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问题的理论<br>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br>……<br>第十一章 社会注意时期宗教问题规律的主要表现<br>第十二章 全面把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br>第十三章 妥善处理宗教关系,构建和谐社会<br>第十四章 正确认识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br>主要参考推荐阅读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