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弱势群体,经济的低迷还会导致更多的人陷人生活的困境。但是,如果存在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势群体的民生就有保证。政府在经济低迷时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更多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会显著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水平。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促使经济更快地走出困境。因此,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下重要的稳定机制之一,它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对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影响,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保障民生的有效工具。
其次,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缓解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效率与公平失衡问题。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竞争,而竞争就意味着一切以效率为中心。在这种机制下,那些先天禀赋不足的人就处于竞争的劣势,有可能最终被市场所抛弃。这种先天性的差异最终反映为社会成员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不平等,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之一。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不久,各种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还不完善,很多人可以利用市场的漏洞来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加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
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核心的目标就是追求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弥补市场的这种内在缺陷,改善效率与公平失衡的问题,政府必须在再分配的过程中向中低收入者倾斜,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的一项强制性、规范化的制度安排,对于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失衡、维护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社会保障的资金筹措方式具有公平性。虽然我国没有开征专门的社会保险税,但社会保障支出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其收入来源仍是政府获得的各项税收收入。合理的税收制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累进性,这就意味着越富裕的人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贡献越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