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br>第1章 关于党的阶级基础的基本理论<br>1.1 工人阶级与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br>1.1.1 工人阶级的内涵<br>1.1.2 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内涵<br>1.2 经典作家关于党的阶级基础的基本观点<br>1.2.1 工人阶级需要自己的革命政党<br>1.2.2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br>1.3 工人阶级与工人阶级政党本质的一致性<br>1.3.1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都始终没有改变<br>1.3.2 工人阶级作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始终没有改变<br><br>第2章 党的阶级基础新变化的时代环境<br>2.1 二次大战以来全球一体化的冲击<br>2.1.1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过程国际化<br>2.1.2 政治民主化使民主需求普及化<br>2.1.3 社会自治化使利益协调复杂化<br>2.1.4 信息网络化使社会价值多元化<br>2.2 国外工人阶级现状及其与政党的关系<br>2.2.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现状及其与政党关系<br>2.2.2 新兴民族国家工人阶级现状及其与政党关系<br>2.3 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br>2.3.1 经济多样化下的阶层分化和利益分化<br>2.3.2 政治民主化下人民民主的勃兴<br>2.3.3 市民社会轮廓下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br><br>第3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新变化<br>3.1 工人阶级状况的新变化<br>3.1.1 工人阶级队伍状况的新变化<br>3.1.2 新时期工人阶级生活、劳动状况的新变化<br>3.1.3 新时期工人阶级思想观念的变化<br>3.2 工人阶级与党的关系的新变化<br>3.2.1 部分职工群众对党的认同感有所降低<br>3.2.2 职工群众对党提出新要求<br>3.2.3 党对工人阶级提出新要求<br>3.2.4 党协调工人阶级内外关系的难度增大<br><br>第4章 新时期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基本思路<br>4.1 国外政党巩固自身社会基础的主要经验<br>4.1.1 根据时代变化,以新社会发展理念统合自身社会基础<br>4.1.2 适应社会结构变化,调整自身政策,向中间阶层靠拢<br>4.1.3 以阶级和谐、社会长远利益为号召,协调阶级阶层关系<br>4.1.4 入党条件更加宽松、更加重视党内民主建设<br>4.2 中国共产党强固阶级基础的历史经验<br>4.2.1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br>4.2.2 切实维护工人阶级利益<br>4.2.3 加强工人阶级组织化建设<br>4.2.4 正确处理党与工会的关系<br>4.2.5 把党的阶级基础同思想基础统一起来<br>4.3 新时期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主要思路<br>4.3.1 确立社会发展理念,指明前进方向,有效维护本阶级利益<br>4.3.2 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构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市民社会<br>4.3.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进职工群众对党的认同<br>4.3.4 加强党内民主等制度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br>4.3.5 立足本阶级,维护各阶层利益,构筑和谐的阶级阶层关系<br>4.3.6 顺应社会结构变化,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相统<br><br>第5章 关于党的阶级基础的若干问题<br>5.1 党的工人阶级基础不容动摇<br>5.1.1 评“工人阶级消失论”<br>5.1.2 评“全民党论”<br>5.1.3 评“知识分子党论”<br>5.2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执政基础<br>5.2.1 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内涵<br>5.2.2 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关系<br>5.3 党在引导工人阶级解放中完成历史使命<br>5.3.1 工人阶级的解放<br>5.3.2 工人阶级解放与工人阶级政党<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