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国民收人社会化消费分配和再分配形式,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特殊形式,是分配领域的特殊渠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以及社会成员的特殊分配关系。为了明确社会保障分配在社会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地位,有必要考察社会保障分配同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质的区别和内在的联系。<br> 1.社会保障分配和企业财务分配<br> 企业财务分配是在正确核算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对其总收入进行的分配。企业财务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的区别主要有两点。①前者的主体是企业,后者的主体是国家;②前者属于企业再生产过程,是微观分配范畴,后者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宏观分配过程。企业纯收入通过财务分配后,分解为上缴税利、利息、各种保障金和企业留利。其中纯收入分配中的各种保障金的分配,把社会保障分配和企业财务分配紧密联系起来。微观分配是宏观分配的基础,两者的内在联系就体现在财务分配决定的各种保障金是社会保障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影响到社会保障收入的多寡。而提高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则会引起企业成本水平的上升,从而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br> 在不同的分配形式下,社会保障分配和企业财务分配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过去的劳动保险制度下,国营和大集体企业的社会保障费用是各不相同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职工年龄构成情况,退休职工多的企业要负担得多些,退休职工少的企业要负担得少些。社会保障对象的多少决定着企业财务负担量,而不是由在职职工的多少和所创造的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小集体企业对职工的劳保费用的负担程度则完全取决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状况好的可以承担得多些,状况差的则承担得少些。如果对每个企业承担的保险费用由国家法律的形式接某一确定的比率确定下来后,社会保障分配将会成为促进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属于企业的社会保障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不再直接决定该企业的财务负担量。经营好的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障费用外,还会有较多的利润用于发展生产,提高职工福利。经营差的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障费用后,就可能很少有余力来发展生产了。<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