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遗传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2398
  • 作      者:
    郭绍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遗传论》主题庄重,结构宏大,涉及范围广泛,举凡哲学、认识论、文明论、进化论的许多论题,在本书中都有精辟的阐述和丰富的沦说,体现了作者的理论雄心和学术追求。作为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提出了文化遗传的思想,借用生物学上的遗传理论解释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现象,这是一次大胆、独特而富有成果的学术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带给我们强烈的思想震撼。
展开
作者简介
    郭绍明,男,汉族,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仲恺村。1964年7月毕业于海南中学。1964年9月一1969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专业读书,然后留校一年待分配。1970年7月分配到广西柳州市,劳动锻炼一年后在柳州市宣传部门工作。1982年10月~198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师进修班学习。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研究生班读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6月任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8年8月调海南省行政机关工作,先后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一秘书处副处长、办公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秘书处处长,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海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巡视员。2006年1月退休。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与文化遗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遗传论》在明确地提出文化遗传概念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问题的本质。作者对人类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形成的认识关系、价值关系、情感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从遗传基因的角度将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使我们对文化及其遗传问题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展开
精彩书评
    人类主体和他所面对的客体之间最基本的是实践关系,即人类主体改造客体和客体被人类主体改造的关系。客体当然是自然界,但这个自然界是包括人类主体在内的。人类主体在把自然界当作客体的同时也把自己当作客体,人类主体在改造自然界客体的同时也改造自身客体。<br>    写在前面的话<br><br>    个体主体的价值意识随着自身需要的发展而发展。从主体需要的发展及结构的变化中,可以看到个体主体价值意识最初主要是指向自身之外的客体对象物,到了高级阶段,则主要是指向自身。那时,个体主体的价值意识就和群体主体的价值意识从差异、对立、矛盾甚至对抗进到了一致、融合。<br>    第三章 主体的价值意识 、<br><br>    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统一的。对文化认识的深化就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br>    第五章 文化与文明<br><br>    需要的满足能产生愉悅,而需要的被压抑则会产生焦虑、愤怒或恐惧等情感。需要被压抑而产生的情感带有相当的能量。这些能量不能长期郁积在主体体内,它总要寻找渠道释放出去。<br>    第十章 情感体验遗传基因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br>第一章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br>第一节 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br>一、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感性的活动<br>二、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平台<br>三、主体自身也是客体<br>四、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关系<br>第二节 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br>一、主体在实践申能动地反映客体<br>二、主体的认识在实践申检验<br>三、主体的认识在实践申发展<br>第三节 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br>一、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产生价值<br>二、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申发展<br>三、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与认识关系<br>第四节 主体和客体的情感关系<br>一、主体的情感体验和美丑<br>二、 自然美是主体情感体验的延伸<br>三、主体和客体的情感关系与认识关系<br>四、主体和客体的情感关系与价值关系<br>第二章 主体的认识能力<br>  第一节 从无机物反映到动物思维萌芽<br>一、无机物的反映<br>二、低等生物的反映<br>三、动物的映照反映<br>  第二节 主体认识能力的产生<br>一、动物活动向主体实践的转化<br>二、劳动的作用<br>三、语言的作用<br>四、主体认识能力的物质载体<br>第三节 主体认识能力形成的意义<br>一、人类确立了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br>二、主体活动成为自觉能动的实践<br>三、主体需要成为自觉的需要<br>四、主体情感再反映成为美学丑学<br>五、知识成为文化遗传的主要内容<br>第三章 主体的价值意识<br>第一节 主体的需要<br>一、主体需要产生的最终根源<br>二、物质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br>三、生物的自然需要<br>第二节 主体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观<br>一、主体价值意识的产生<br>二、群体主体的价值意识<br>    ……<br>第四章  主体的情感体验<br>第五章  文化与文明<br>第六章  文化与生产力<br>第七章  主体的文化遗产<br>第八章  认识能力遗传基因<br>第九章  价值意识遗传基因<br>第十章  情感体验遗传基因<br>第十一章  文化与中国现代化<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