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俗中的动物
先民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美洲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指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体,曾经使用在氏族或部落以至于后来的民族中,作为本氏族或本部落、本民族的标志与象征。对图腾崇拜,缘于原始先民的信仰。他们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认定某种动物与自己的祖先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联系,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物便成了这个氏族、部落或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在1903年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第一次把“Totem”译成“图腾”,遂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公认的通用译名。
每一个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图腾符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和图腾神话的“神圣叙述”,这种原始文化现象实际上反映了远古先民对自身的来源的思考。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的心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当各个不同氏族或部落在选择不同的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时,其目的有二:一是证明自己的来历,正像孩子们应该能说出自己的父亲一样,图腾是用来证明本氏族或本部落来源的,尽管这在后世的人看来多少有点荒诞不经,但是,要清晰地说明祖先来源,对于原始先民而言,是一件关乎自己名分和氏族感情的大事,丝毫不能马虎;二是各个不同的氏族或部落还没有大规模融合的时候,选择图腾、区分氏族部落以确立族外婚姻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进化史上曾经有过血缘婚,当人类认识到这类婚姻方式有百害而无一利时,就以严格的婚姻制度摆脱血缘婚制,一般在同一氏族内不允许婚姻,约束乱伦行为,如果违反,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严格区分、界定不同的氏族或部落,事实依据就是图腾符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