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橱子里的妖怪<br> 小的时候,我相信橱子里有妖怪。<br> 每开衣橱之前,必先“吓!”一声地叫,然后才撑开空隙,翻出想拿取的衣物。<br> 没有谁教导、没有长辈发现,也不是看了什么《狮子·女巫·魔法橱》之类(当时这书在台湾地区还没个影子),这是一种小孩子面对蠢蠢欲动世界的仪式,也是打招呼的方式。<br> 相信它们有法力,孩子都害怕未知、有力量的东西。不过大部分时问,它们就像无声无息的好邻居,朝夕相处、平安无害。<br> 跟学校同学不同的,是偶尔没关好的橱门,鬼鬼祟祟露出一条黑色隙缝,像异界睁开的眼眸,窥视着来往的家人,唯有我时而停步,与黑暗长久对望着。<br> 会认为衣橱里有妖怪,或许是因为小叮当也是从抽屉里蹦出来的。另一个可能,是当时着迷于二《聊斋志异》,无论上餐桌或进浴室,都带着这本半白半文的600页小说,小生被狐精迷了,我也被书妖魇住了。哪一页有折痕缺角、卤肉汁香或是不慎滴了水渍,莫不了如指掌,比校园里游乐设施的位置还清楚。<br> 那时候,家住在台南市立医院附近,现在新光三越百货的对面,虽说是市中心精华商业区,小城的黑夜比白Ll更多孤寂,只有问行的车辆,呼啸在奔回家的路途上。<br> 虽然平常老夸口敢“向天公借胆”,但我的罩门,就是不愿意半夜上顶楼去。若需捡拾白天遗落的东西,或需照顾饲养的狗儿,一旦避无可避,总是磨磨蹭蹭、东拉西扯,要不拖着家人,要不牵延时问,就是拒绝独自上楼梯。如果真的不得已,就只好电快地闪上去,又飞跑着冲下楼,跟泥鳅一样迅捷。<br> 因为,夜半的顶楼,看得见台南医院附设灵堂的烛火,听得到亡者家属哀怨悲切的哭声。那时简易灵堂搭在隐密的小树林中,一般人不会留意,但我家住在邻近,当然知悉。每次到了楼上,天边冷月寒星,暗夜萧索清寂,一阵分不清方向的风冰冰地吹来, “噫噫噫……噫噫噫……”的呜咽声,哽哽塞塞、断断续续、似远似近地飘散过来,就好像鬼魂往脖子里吹凉气,让人寒毛直竖。<br> 如果大胆向医院的树丛瞧,会看见灵堂点燃的烛火,在风中幽幽然明灭着,就像亡者已逝的生命之火,挣扎过后;终归就要熄灭了。暑热蒸散后的夏天,棺材常放在外侧树荫,想看不见都不行。<br> 对一个未曾经历生死之痛的小孩来说,这些就是最魂飞魄散的经验了。无怪乎每次我都像马蜂追赶似的快去快回,:末了还要到厨房去喝水压压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