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金刚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334488
  • 作      者:
    张宏实著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br>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br>    若您能真正由浅入深地读懂《金刚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会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即使再繁杂的事情,也能够迎刃而解,一顺百顺!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宏实,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研究者。 擅长运用电脑工具以及各种图解、图表解析法,探讨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曾多次参与国际性藏传佛教艺术展览的作品翻译与解说工作,包括:“慈悲与智慧:藏传佛教艺术大展”(1998)、“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展”(1999)、“秘境宝藏:达赖喇嘛珍藏文物展”(2002)、“美的沉思:中国佛雕艺术”(2002)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刚经》经名的意思是说这部经“像金刚般坚固”,还是这部经“能斩断金刚”?<br>    为何释迦牟尼在经里要有佛陀、世尊,如来等不同的称呼?<br>    《金刚经》找须菩提来和佛陀对谈空性,只因为他是解空第一吗?<br>    佛陀给行菩萨道的人“一心二论”,你找到了吗?<br>    经里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家解释众说纷云,到底哪个才对?<br>    布施是菩萨道的功课,你读出《金刚经》是如何较量布施的高低吗?<br>    找找看,整部《金刚经》给行菩萨道的人出了几道考题?你都过关了吗?
展开
精彩书摘
    Part 1 基础分析:47个子题带你进入《金刚经》的世界<br>    基本10问<br>    05 须菩提是谁?为何要透过他来传达空性教导?<br>    须菩提是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智者,最适合传达由“自觉”的“空性”。提升到“自觉、觉他”的“非空非有”,如此是更圆满的空性体悟。<br>    解空第一的“空”<br>    《金刚经》最重要的人物当属佛陀,男一位就是须菩提(Subhuti)。此经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让须菩提说般若之空理,也让佛陀盛赞他的修行成果。在第9分“一相无相分”写道,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又说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寂静)行”。这些美言,让须菩提在十大弟子中获得“解空第一”的美名。<br>    “空”,玄妙难懂,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是《金刚经》的全书核心。空性的体悟,是无法透过语言文字描述,也不是人类心思活动能理解的道理,空是超越人类的语言与经验所能领受的状态。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最有名的,就是这位须菩提尊者了。<br>    须菩提出生传奇<br>    依佛教典籍的记载,须菩提是古印度懦萨罗国(Kosala)舍卫城(Sravasti)人。佛陀一生居住的地方,除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就是住在须菩提出生的所在地舍卫城的时间为最多。须菩提的出生背景良好,属婆罗门种姓,出生时的吉兆,便显现出他的不平凡与奇特。<br>    他诞生的那天,家中所有的财宝、家具忽然凭空消失,全家人对此异象都非常忧心,所以赶紧请示命理相师。卜卦后,相师认为这是可喜之事,因为须菩提命属尊贵,家中的金银宝物会在贵者出生时一切皆空。须菩提在出生时,由于这些吉兆象征,家人就为他取名为“空生”,空生的空与解空的空有某种层面的关联。又因须菩提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利所束缚,亦取名为“善吉”,类似的译名尚有“善业”、“善现”,所以《金刚经》第2分写着“善现启请分”。<br>    为何要透过须菩提来教导大家空性?<br>    空性是实证的体验,它是必须经过智慧与禅定才能获得的。许多证得阿罗汉果的优秀智者,认清世俗的一切现象是假有的,所以他们强调空、重视空。也正因为如此,当他们进入寂静的涅槃境界之后,便无意回到轮回世界来度化众生。<br>    《金刚经》谈的空的层面更宽阔,与阿罗汉智者所追求的空不同,要求的体悟是“非空非有”。因为《金刚经》开示的对象是发菩萨乘者,其观点“不全然否定世间一切存在的现象”,认为来到这个世界实践菩萨行是必要的,也认为这样的空才算究竟。这样体悟的境界,就好比是“住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的现象所困扰”,而能自由自在地穿梭于轮回世界与涅槃境界,这就如同《心经》所说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的境界。<br>    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智者,以他所拥有的证悟能量,已经足够达到阿罗汉自觉的境界,他的成就可以往上提升到另一个境界。因此,须菩提最适合传达由“自觉”的“空性”提升到“自觉、觉他”的“非空非有”,如此是更圆满的体悟。<br>    06 同一个问题,聪明的须菩提为何前后要问两次?<br>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此问是《金刚经》的大战问,是整部经说法的缘由,但为什么须菩提要问两次呢?佛陀前后两次的回答又有何差别吗?<br>    须菩提第一次发问:<br>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第2分)<br>    须菩提第二次发问:<br>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第17分)<br>    第一次发问:未深解义趣,还执著于有一个心可以发<br>    这个问题的完整对话见于第2至3分,是须菩提请佛陀对这些初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们解释,应该如何保持这个已发起的菩提心,使之不退失;应该如何使他们的真心安住而不动摇;以及应该如何修行,使他们的妄想心能够降伏,使他们能够了解并生起信心。<br>    对此,佛陀的开示共有两个重点,说明必须达到“我空”的境界:<br>    灭度众生,但是没有众生可灭的念头。<br>    如有四相的分别概念,即不是真正的菩萨。<br>    须菩提在第一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尚未深解义趣。所谓尚未深解义趣,是说对“应无所住”的道理,还没有彻底的明白,心中还执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执著有一个心可以发。
展开
目录
作者序 计算机,其实是你的“护法神”!<br>【导读】你可以这样读《金刚经》!——给五种读经人的建议<br>Part 1 基础分析:47个子题带你进入《金刚经》的世界<br>基本10问<br>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个字是什么意思?<br>2 《金刚经》是为谁说的?<br>3 《金刚经》的核心概念是什么?<br>4 释迦牟尼在经里,为何要有三种称呼?<br>5 须菩提是谁?为何要透过他来传达空性教导?<br>6 同一个问题,聪明的须菩提为何前后要问两次?<br>7 《金刚经》所说的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br>8 听说持诵《金刚经》可以去业障?<br>9 持诵《金刚经》可以积福德?<br>10 持诵《金刚经》可以增功德?<br>空性练习题<br>11 A,非A,是名A——第一种解题法<br>12 A,非A,是名A——第二种解题法<br>13 非有非无<br>14 连“金刚般若波罗蜜”都是个“假名”!<br>15 你知道《金刚经》里有“一心二钥”吗?<br>三位大师的解题模型<br>16 古代解空高手僧肇的解题模型<br>17 当代导师印顺长老的解题模型<br>18 西方般若学者孔兹的解题模型<br>《金刚经》关键词<br>19 如来<br>20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br>21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br>22 三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br>23 “住”与“不住”<br>24 相<br>25 四相<br>26 再谈四相<br>27 法<br>28 “无为法”与“有为法”<br>29 一切法<br>30 六尘<br>31 微尘<br>32 三千大干世界<br>33 须弥山<br>34 “福德”与“功德”<br>35 布施<br>36 七宝<br>37 八百四千万亿<br>38 庄严佛土<br>39 恒河<br>40 信心<br>41 忍<br>《金刚经》的历史源流<br>42 印度何时开始流行《金刚经》?<br>43 《金刚经》流传在哪些地区?<br>44 最早把《金刚经》译成中文的是谁?<br>45 有多少中国大师投入《金刚经》的注解工作?<br>46 《金刚经》与《大般若经》有什么关系?<br>47 是谁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分?<br>Part 2 逐分解经:依照昭明太子32分详细解析<br>1 法会因由分<br>分析1 谁来参加了金刚经这场盛会?<br>分析2 佛陀的一日生活<br>分析3 乞食的规矩与原始意义<br>分析4 《金刚经》里的佛与世尊,分别是谁?<br>2 善现启请分<br>分析1 善现启请分的“善现”是指谁?<br>分析2 佛陀有哪些称号?<br>分析3 《金刚经》的第一个提问是什么?<br>分析4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心?<br>3 大乘正宗分<br>分析1 《金刚经》里如何解释“众生”?<br>分析2 什么是“无余涅槃”的境界?<br>4 妙行无住分<br>分析1 菩萨应如何布施?<br>分析2 何谓“不住相”布施?<br>分析3 “虚空”是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极致?<br>5 如理实见分<br>分析1 如何能见如来?<br>6 正信希有分<br>分析1 “如来悉知悉见”这句话,鸠摩罗什省略了什么?<br>分析2 众生听闻《金刚经》章句,真的就可以生起信心?<br>分析3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指的是哪个时期?<br>分析4 本单元经文如何谈“法”这个字?<br>7 无得无说分<br>分析1 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br>分析2 为什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br>分析3 星云大师如何解释无得无说分?<br>8 依法出生分<br>分析1 从“福德较量”到“佛法者,即非佛法”<br>9 一相无相分<br>分析1 佛陀如何称赞须菩提?<br>分析2 什么是“无诤三昧”?<br>10 庄严净土分<br>分析1 诸大菩萨如何生清净心?<br>分析2 庄严佛土与须弥山王<br>分析3 “庄严佛土”也是个假名?<br>11 无为福胜分<br>分析1 布施七宝和受持四句偈的福德哪个比较多?<br>12 尊重正教分<br>分析1 三界诸“天”有何不同?<br>分析2 讲经处、诵经者和藏经处<br>13 如法受持分<br>分析1 四个假名<br>分析2 破除众生的三种执著<br>分析3 总结第1—13单元的四个重点<br>14 离相寂灭分(1)<br>分析1 须菩提为什么要涕泪悲泣?<br>分析2 什么是第一希有功德?<br>分析3 什么样的人会是第一希有之人?<br>14 离相寂灭分(2)<br>分析1 六波罗蜜<br>分析2 佛陀前世如何修持忍辱?<br>14 离相寂灭分(3)<br>分析1 佛陀开示“大菩萨”该如何发心和布施?<br>分析2 难句分析——如来所得此法,此法无实无虚<br>分析3 难句分析——以佛智慧,如来悉知悉见<br>15 持经功德分<br>分析1 佛陀如何看待三种不同发心者?<br>分析2 佛陀如何看“身布施”的福德?<br>分析3 什么是“劫”?<br>分析4 塔与经的重要<br>16 能净业障分<br>分析1 《金刚经》能消除前世罪业?<br>分析2 两种功德的比较:前世供佛和末世持经<br>分析3 “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到底有多少?<br>17 究竟无我分(1)<br>分析1 须菩提为何又问了一次老问题?<br>分析2 星云大师如何比较、分析第2分和第17分的说法对象?<br>17 究竟无我分(2)<br>分析1 真有“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法”可得吗?<br>17 究竟无我分(3)<br>分析1 佛陀如何进一步解释“无上正等正觉”?<br>17 究竟无我分(4)<br>分析1 佛陀如何由“大身”谈到“真菩萨”?<br>分析2 认识无我法<br>18 一体同观分<br>分析1 佛陀具备了“五眼”?<br>分析2 佛陀如何看待众生之心?<br>分析3 诸大译经家如何说“心”?<br>19 法界通化分<br>分析1 因缘与福德<br>分析2 昭明太子为何称此分为“法界通化”?<br>20 离色离相分<br>分析1 具足色身、诸相具足,二者有何差异?<br>21 非说所说分<br>分析1 “未来世”指的是何时?<br>分析2 须菩提为何被称为“慧命”?<br>分析3 如来说法,所说的法、说法的对象都是假名?<br>22 无法可得分<br>分析1 连“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无法可得?<br>23 净心行善分<br>分析1 善法的认识与应对方式<br>24 福智无比分<br>分析1 有相布施和持经的福智比较<br>25 化无所化分<br>分析1 度众生的正确态度<br>分析2 “我”与“凡夫”的讨论<br>26 法身非相分<br>分析1 转轮圣王也是如来?<br>分析2 “见”如来与“观”如来都是着相<br>分析3 鸠摩罗什漏译了四句偈语?<br>27 无断无灭分<br>分析1 灭相、离相?灭法、离法?<br>28 不受不贪分<br>分析1 何谓“得成于忍”?<br>分析2 功德与福德<br>分析3 译文比较——“菩萨”、“善男子善女人”<br>分析4 译文比较——“贪”、“受”<br>29 威仪寂静分<br>分析1 佛说连“如来”都要破除?<br>30 一合理相分<br>分析1 什么是“一合相”?<br>31 知见不生分<br>分析1 从无“四相”到无“四见”,二者差异何在?<br>分析2 发心菩萨对“一切法”该有的态度<br>32 应化非真分<br>结语1 佛陀最后的叮咛<br>结语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br>结语3 比较古今三位翻译天才如何翻译这段偈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