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00250
  • 作      者:
    (美)布鲁斯?罗森斯坦(Bruce Rosenstei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下生活怎么样,今后生活怎么办
  不要只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德鲁克完美人生自助指南
  
  

展开
作者简介
  布鲁斯·罗森斯坦(Bruce Rosenstein),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展开
内容介绍
  《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人生》旨在营造一种全面的生活观。将你的工作、朋友、家人、同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统统纳入生活范畴。书中每个章节都为创建生活列表提供了建议和基本情况分析。读完《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人生》。你不但能明白德鲁克是如何经营完美人生的。而且自己也会以一种超越时间、超越职业、超越工作与生活平衡关系的新方式来全面思考生活。
  在挑战不断的快节奏时代。如何才能使生活忙而不乱。充实而不迷茫。多彩而不单调呢?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一生以教书、著书、咨询为业,他生活愉悦、阅历丰富。其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树立了完美人生的典范。他关于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论述,散见于其诸多著作和文章中,长久以来没有人专门进行研究总结。所幸,《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人生》作者研究德鲁克作品逾20年,并历时7年采访德鲁克及其亲友、客户。有效提炼了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和思想。为当代和未来读者如何拥有完美人生指明了方向。《德鲁克教你经营完美人生》不是简单描述德鲁克的现有思想。而是通过新的手法将其思想置于我们如何改善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语境中来进行剖析。
  书中提出了诸多发人深省的互动式问题。不禁让人想起德鲁克的咨询方式:首先抛出很多问题,尽管有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继而让你设想某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接着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对自我假设的质疑,你会发现你正与管理大师德鲁克本人进行对话。
展开
精彩书评
  ★创造未来的工作,其真正目的不在于明天做完什么,而在于今天做了什么才能赢得明天。
  ——彼得·德鲁克

  ★该书是德鲁克文库不可或缺的补充。布鲁斯·罗森斯坦回顾德鲁克思想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并为读者如何拥有自己的多维生活指明了方向。
  ——罗伯特 E.盖洛徳(Robert E.Gaylord)美军退休准将、美国IDEA总裁兼CEO

  ★在最需要德鲁克思想之时,本书为我们奉上了其精华。它将成为当代和未来读者的必读书。
  ——理查德 F.舒伯特(Richard F.Schubert)美国红十字会前主席

  ★在这部重要而应时的著作中,布鲁斯·罗森斯坦将德鲁克的一些最重要思想进行了整合,并利用它们来应对今天和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
  ——诺瓦·斯皮瓦克(Nova Spivack)Twine网站CEO

  ★30多年来,德鲁克作品的人文特质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交谈中,他强调领导力的发展要从个人的发展开始,对于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布鲁斯抓住了德鲁克的核心思想,即情商的最高境界就是保持本真。
  ——保罗·韦恩德(Paul Wieand)美国高级情商研究中心主席、创始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初应用于组织层面,后逐步扩展到个人。它能为组织提供特有的竞争优势,是一个组织优于其他组织的表现。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这一概念,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商业世界的重要词汇。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最先提出的,后见于他们合著的《为未来而战》一书。
  在知悉两位作者的贡献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以后,德鲁克开始反观自己的著作。在其1995年的著作《巨变时代的管理》中,德鲁克提出对企业进行“优势分析”(源于其1964年的作品《成果管理》)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在《为未来而战》一书的序言中,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称赞德鲁克“其智慧对我们的著作影响深远”。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应该包括个人的卓越成长。具有这种意识,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取得伟大成就并提高个人满意度。通过应用竞争力,不但能利己,而且可以利他、利社会。要精于某事,即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或产品,需要掌握事物的核心环节并需要坚实的个人竞争力作后盾。
  是否有这样一种情况,你擅长某事而此事又能令你在本职工作和其他事务中施展才华?试想一下,你所从事的工作有何特别之处?你又在哪些方面有过人之处?比如写作、沟通,抑或是销售,这些都是从事各种工作或志愿职位所必备的能力。德鲁克以其个人经验佐证,极少有人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本章我们将介绍一系列技巧和概念来培育、强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工作,勤奋思考,专于所做则是掌握这些工具的不二法门。德鲁克十分关心读者,但并不是说他咨询时毫无要求,事实上,有时需要做出艰难甚至痛苦的抉择。比如,在使用“系统性弃置”这一工具的过程中,需要时常参照“完美生活计划”,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投入足够时间来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时,你就需要对那些非己所长的事忍痛割爱了。勇于负责、追求卓越并勤于实践
  50年来,我在不同的组织中工作过,与不同的人共事过,并对它们如何管理这三个要素进行了研究。我从中得到的第一条定律就是:勇于负责至关重要……世界上极少有工作需要天才,但都需要有责任心。
  “工具箱”中的首要内容就是勇于负责、追求卓越并勤于实践,这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素质。
  1987年10月21日,克莱蒙特管理学院以德鲁克的名字命名,他应邀在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做了一场讲座,讲座中详细阐述了勇于负责的思想。在讲座中以及在8年后的著作((德鲁克看亚洲》中,德鲁克都提到了“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狄亚斯的故事,其作品如今“仍然惠存于雅典帕提农神庙之顶”。正如故事中所述,尽管人们从地面上看不到雕塑的背面,但是菲狄亚斯还是将这项工程预算呈交给雅典会计室,可是会计室拒绝支付雕塑背面的工程费用。菲狄亚斯坚信虽然人们看不到雕塑的背面,但是上帝可以。平心而论,负责任地完成工作至关重要,虽然未必人人都能有机会看到。另外,工作负责并不是说工作不收费。此处,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内在的卓越标准,该标准既要有高度,又要切合实际。因为你并不知道谁将观瞻、评判你的工作,所以凡有涉及,最好竭尽所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完成工作。
  人们都认为德鲁克是天才,其实他同样勤奋努力、意志坚定,唯恐人人都能赶超自己。工作中他热情洋溢、思想开放,善于接纳新事物;他重视观察能力和细节处理,并强调捕捉与既有情况或信息密切相关的信号。宣传和营销产品一定要从基层做起,这样一来即便达不到卓越水平,也至少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每次都能履行诺言,那么就能巩固和扩大市场。你可以按自己的需求灵活营销,但一定要保证工作质量,一旦令客户失望,你就不能接到源源不断的需求信息了。
  追求卓越和尽善尽美都是德鲁克的奋斗目标。我们知道,他的一些自我管理课程正是来自于他早期的个人生活体验。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期间,他曾经购买低价学生票观看汉堡戏剧——威尔第的《福斯塔夫》。这部戏剧看起来青春洋溢,却是作者在80多岁写成的,它成为德鲁克生命的转折点。因为德鲁克发现,虽然威尔第意识到他一生所追求的完美不断地与自己“捉迷藏”,但他仍然愿意再做一次努力。后来,德鲁克宣称这种意识成为他生活的指导原则,到了老年更是如此。
  一节一问
  请思考德鲁克所举的菲狄亚斯及其雕塑的例子,其独特的责任感有没有唤起你内心类似的感觉?你是否有过类似“威尔第歌剧”或其他艺术的经历?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这种经历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榜样德鲁克
  生活中既有成功经历,也有补救失败的经历,但是德鲁克从成功中获取的创作动力远大于失败。在两部小说折戟书场后,他便没有再创作过小说。“我认识到要跟着成功的感觉走,没有必要为失败过分担忧。”德鲁克说:“有句古语讲,‘初未成,宜多试’。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对。如果第一次你没有成功,就再试一次,然后就选择做其他的吧。”24努力坚持和无效行动之间界限细微,千万别将尝试的次数进行严格划分,也许某些情况下第三次就能成功了。但是在意识到此事行不通之前,必须考虑在此事上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以及何时转向,继续前行。
       ……
展开
目录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设计完美生活
第2章 培育核心竞争力
第3章 铸就美好未来
第4章 塑造慷慨个性
第5章 教与学
结论 扬帆起航
推荐书目
注释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