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清自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br> 成功源于选择<br> 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沟里,在村子里上完小学后,就到镇上读初中。初中的记忆很灰暗,记得几乎每天都因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被老师罚站。罚站倒不是最难过的,难过的是写检查,查找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因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所以有时写出来一次不行,要求重写。那时候,我特别羡慕从来不犯错误、从来不被罚站、从来不用写检查的那些“小乖乖”们。我觉得自己很差,从来没有人肯定过我,鼓励过我,好像我身上没有一点儿优点,好像我就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好像我是一个问题少年。于是,我破罐子破摔,对自己完全没有了要求,怀着这样的态度,我进入了高中。<br> 反正大学不属于我这样的人,一进入高中,我就迷恋上了小说、评书。我越来越跟不上课程进度,上课开始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测验考试排名总在后面。我逐渐丧失了上学的兴趣。进入高中的两个月后,我无奈地选择了辍学,回家务农。<br> 辍学半年后,村上的小学来了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学校就在我家的隔壁,我有空经常去找他聊天、谈心,因为从他那里我能听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我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超出了我的同龄人。<br> 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在初中时为什么老是被老师罚站的原因——我喜欢新东西,追逐新体验,不安分守己;喜欢瞎琢磨,特立独行,不听话;喜欢给同学讲故事说道理,跟老师理论。这三个特点归结起来就是思考、创新和沟通,但作为一个中学生说,这些都被看作是缺点。我想,如果是一位教师的话,这些不恰恰是优点吗?<br> 于是,我决定以这位小学教师为榜样,回初中复读,考师范学校,当一名教师。几经波折,我于1982年9月份回到了原来就读的初中复读初三,并于次年考入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我成了家乡母校初中的一名英语教师。<br> 我从村小学老师那里发现了自己的沟通才能,在教书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回报:教书的3年中,我教的学生两年获得了全县英语竞赛的冠军。<br> 此类蛤蟆变王子的事情,在后来的日子里也不止一次的发生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