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止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10226
  • 作      者:
    (隋)文中子原典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它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甚至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他的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当你捧读此书时,便已站在了人生的高点上……
  “止”是隐性的前进,不懂得“止”,就不懂得真正的“进”。就如好车不仅看速度,更看重它的刹车系统一样。
  ——新浪网友
  “止”是一种带着善良的智慧,纯净朴拙却无人可敌。
  ——网易网友

展开
作者简介
  王通,号文中子,王通身不在庙堂,却以“王佐之道”为己任,其著述所论也多为“天下之事,帝王之道”。
展开
内容介绍

  也许读者知道文中子名字的并不很多,但对他门下弟子的大名就不陌生了:魏徵、李靖、房玄龄……考察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成功之道,其恩师文中子的《止学》教导可以说贯穿始终,其功大焉,是他们赖以成事的基石。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追根溯源,出版本书就十分必要了。它不仅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更能使人学有所用,掌握成功的窍要。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道德经》、《庄子》、《论语》都有涉猎。但作为一种专门学问,隋朝的大儒王通(文中子)却是历史上一个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di一人。他的“大智知止,小智惟谍”“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情之不敛,运无幸耳”等真知灼见,从根本上解开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成败谜因;di一次道破了在“止”与“不止”之间,实是一道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也是成大事者与平庸者的分界线。

展开
精彩书评
  “止”是隐性的前进,不懂得“止”,就不懂得真正的“进”。就如好车不仅看速度,更看重它的刹车系统一样。
  ——新浪网友
  “止”是一种带着善良的智慧,纯净朴拙却无人可敌。
  ——网易网友
展开
精彩书摘
  圆通卷第一
  原文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译文
  道义行不通的时候,善变的人才能没有忧虑。
  释评
  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道。在他们眼里,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能保住自己的私利,别的就不在话下,任何无耻的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小人们往往把世道黑暗、道义不通作为自己行事的借口,常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被逼无奈者,在这一点上,小人们有极大的欺骗性,同时,他们又可借此摆脱良心的不安,为自己的丑行找到一个自辩的理由。这是小人们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心理基础,也是君子们对他们难以测度的地方,是不可不知的。
  事典元景安的保命之法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万般无奈之下,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北齐从此取代了东魏。高洋是个心狠手辣之辈,为了斩草除根,他当上皇帝不久,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为了掩人耳目,他每每对群臣自辩说:
  “我授命于天,接受帝位是迫不得已之事,无奈魏室不顺天命,屡生反叛之心,这就是自取灾祸了。不过我还是心有不忍,常为此事心痛啊!”
  高洋惺惺作态,群臣只能恭请皇帝万岁了,谁也不敢把此事戳穿。
  十年之后的一天,日食出现了。高洋心中惊恐,以为这是大不祥之兆。他担心自己篡夺的皇位不保,于是便把他的一个亲信召来。高洋对他说:
  “王莽夺了汉室刘家的天下,按理说刘家气数已尽了,可为什么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呢?”
  ……
展开
目录
智卷 第一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
·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对对手智慧的低估上。
·在天理道义面前,智计的作用终是有限的。
·只有权衡智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的人,最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只要行事无私,堂堂正正,真诚待人,是无需过多依赖智计保身的。
·虚荣心、自大心往往把人带入歧途,进而过高地估算了自己的智慧,过低地看轻了别人的能量。
用势卷 第二
·仁德的人并不追求易得易失的势力,纵是高高在上,他们也会小心谨慎,不事张扬,以德服人。
·在用势上的进退和取合不能干篇一律,因人而异、适时而动当是最好的选择。
·小人的为人和邪恶势力的本质,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个陷阱。
·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适时做些退让,略表一下谦恭,可从根本上巩固权势。
·暂避锋芒和理智务实,并不是无勇怯懦,它可以使人远离矛盾的中心,而不激发更大的打击。
·在有权有势时,不能忘乎所以,切勿轻信势可传家、权可相承的说法。
利卷 第三
·明智之人的作为既能惠人,又可惠己,仁德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惠人惠己实际上比惠己的利处大得多。
·节制欲望、战胜欲望是大人物所应具有的成功品质。真正的成功者并不盲目趋众,他们总是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人所未见之处挖掘出宝藏。
·在大智慧者眼中,他们的顺境暗含危机,自不会得意忘形;他们的逆境蕴藏生机,也不会悲观绝望。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贪图利益而不问是非、不知轻重的人,常常要付出血的代价。
·知道生命宝贵、心有大志的人,是绝不会为了利益而铤而走险的:平日施下的恩惠,总会在危难之际发挥奇效。
辩卷 第四
·没有内涵的人为人鄙视,把自己暴露无遗的人为人所制。
·真正的有识者,知道识无止境的道理,所以能言谨慎微,保长久平安。
·精于言辞不是高高在上者的长项,也不是他们赢取高位的根本。
……
誉卷 第五
情卷 第六
蹇卷 第七
释怨卷 第八
心卷 第九
修身卷 第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