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沉思课:印度心灵导师的生命沉思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22339
  • 作      者:
    (印度)艾内斯?艾斯华伦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沉思课:印度心灵导师的生命沉思课》:
  来自甘地挚友、现代深思之父的心灵智慧与克星希纳穆提同样杰出的心灵导师之悟。
  当慈悲的佛陀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首先教授沉思时,像我一样的小人物纷纷为其人格所感召,他们聚拢在他身边问道:“您是什么?您可是神?”佛陀微笑着否认。
  “您可是天使?”
  “不是。”
  “您可是先知?”
  “不是。”
  “那么,您是什么呢?”
  佛陀简洁地答道:“我是觉者。”
  “佛陀”的字面意思即“觉醒的人”,其梵文字根意为“觉醒”。这就是沉思给人的承诺:让我们的人类潜能得以全面苏醒。
展开
作者简介

  艾内斯·艾斯华伦,他是圣雄甘地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并著有Gandhi,the Man一书,从思想角度解读甘地的一生。在印度,他是知名的作者和演说家,与著名灵性大师吉达·克里希纳穆提一样,同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 (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连的思想大师,在西方具有广泛影响力。1959年,他作为“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的东方学老代表前往美国,1960年,他开始在美国系统地教授沉思课,并在大学里开设有学分的沉思课,将沉思这一东方智慧带入西方文明。1978年,《沉思课》出版,初版时即售出195000册。艾斯华伦共著有26本心理灵修书籍,是全球公认的沉思修行的创始人和永恒智慧的引导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旦疑惑产生,心灵之旅随之启程。票已在手,需要的只是登上火车,而沉思的目的就在于此。沉思,在印度已有两千年的传统,人们把它叫做“悲伤的终结”或者“生活艺术的掌握”。不管是孩子们在学校里,还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有沉思的习惯,以求得心灵的安宁。1959年,艾斯华伦从印度前往美国,并将这种带有深沉智慧的传统教授给西方人,他也因此成为 “现代沉思之父”。今天,借由《沉思课:印度心灵导师的生命沉思课》,这位印度的心灵导师也将在我们中间开设“沉思课”,将永恒智慧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的心灵由狂躁转而宁静、由挣扎归于和谐。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发现了一个得力的早起助手:那就是早早上床。不是说日落而息或八点就睡,但我觉得十点是个合理而健康的就寝时间。
  每当我忘记为祖母跑腿时,她都会问我:“你忘记过吃早餐吗?”没有,我得老实承认,我不曾忘记,我认识的人也没有过。和自己做笔交易吧:不沉思就别吃早餐。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忘记沉思了。
  在每天清晨的同一时间沉思同样有益,这样你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五点半你就会觉得有人在牵你的衣袖,催促你起床沉思。
  对那些刚沉思的初学者,每天半小时是额定时间。少则不足,多则可能有害。这一点我想强调,请别因为头脑发热而将沉思时间延长到一小时或是更久。因为这种行为可能带来危险。
  究竟是什么危险呢?多数人都不能太专注;沉思的初学者会停留在意识的表层,但也有少数人天生就能潜入深处。一旦突破表层,你就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那里就像一片沙漠,但没有沙子,有的是潜藏的心理倾向、可怕的强大力量。如果你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置身大漠,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启用了强大的力量,你的日常生活可能因此受损。
  因此,请将晨间沉思的时间限定为半小时,除非有经验的导师提出建议,否则勿擅自将时间延长。对那些和我一道沉思的人,除非我获悉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规律,并确认他们已练习了这个课程的其他七个步骤,不然我是不会鼓励他们延长沉思时间的。如果想做更多沉思,那就在夜晚上床前再沉思半小时。
  有个人皱着眉头跑来问我:“我今早超过了半小时的限额,我的神经系统会受损吗?”
  “你超过了多久?”
  “五分钟。”
  好吧,多沉思个五六分钟没什么影响。但可不要少沉思五六分钟。
  说实话,在沉思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去想时间。每次想到时间就是引入了一个干扰项。有人刚过十二分钟就想“只剩下十八分钟了”;要不就是每隔几分钟看一眼手表。一旦开始沉思,就该忘掉时间。没必要不停看钟;随着练习深入,你自然就能控制好沉思的时间。
  当然了,充裕的时间有助于化解何时停止的忧虑,这是早起床的又一个原因!这样你就不用把事情排得太满了:沉思29分钟,早餐14分钟,剩下的8分钟在出家门前完成一个项目——你都明白的,要为重要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
  地点
  如果能在家中留出一个房间专供沉思就好了,那个房间将和你产生强烈的灵性联系。听我这么说,有人就反对开了:“专供沉思的房间?我只有一个房间呢……我要去哪里睡觉呢?衣服都放在哪里呢?”如果不能留出一整间,那就辟出一个角落吧。但无论怎么安排,那个空间都只能用于沉思。不要在那里谈论钱财物品或其他琐碎的话题;也别在那里说出泄愤的字眼。渐渐地,你的那个房间或角落就会变得圣洁起来。
  经典上都说,用来沉思的场所应该平和、清洁、凉爽。我还要加一个“通风”;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安静。如果有什么让你深受触动的灵性人物——基督、佛陀、圣德兰、室利·罗摩克里希那——那就挂上一两幅肖像。但除此之外,那地方应该非常简单乃至朴素,不能堆满家具和其他物品。不妨将传统日本式住家的优雅简洁作为范本。
  有时候我会收到推销沉思辅助用品的广告单,说我必须拥有一个宇宙曼陀罗的坐垫,坐在一个金字塔形的框架中,而且只能呼吸“星相牌”启明香。别信那些,在沉思中,你唯一需要的装备就是你的意志力,那个是买不到的。
展开
目录
导言 沉思之路
第一章 段落沉思
今天的科技尽管昌明,但大多数人还是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的所思所行,都是朝向那些不能给他们安全感的东西。段落沉思会让你沉浸于启迪性的文字,从而将我们的思考转向永恒的东西,终结不安的东西。

第二章 真言复诵
每个人都漂浮在海面上,坐着一条叫做“自我”的无舵小船,在台风和海浪中随波逐流。面前的海水宽广险峻,远处的海岸不见踪影,如果没有帮手,我们还能指望安全靠岸吗?
真言就是这样一位帮手,帮我们安全靠岸。复诵真言,假以时日,它就能让我们穿越心灵之海。

第三章 放慢身心
心灵加速就会得病;
心灵放慢便得健全;
心灵静止,可臻化境。

第四章 专注一点
那些不能接受挑战的人、无法做出良好表现的人,他们的问题不在于任何与生俱来的无能,而在于心灵的散漫。他们都习惯把不快当做工作的固有属性;但更多时候,不快只是工作者心灵的状态。无聊也是一样。之所以觉得无聊,主要是因为心灵被分散了。

第五章 训练感官
一辈子沉迷于感官刺激的人到头来往往筋疲力尽,活力会顺着它们流走,就像水从漏桶里流出一样。如果能对感官进行训练,我们就能保住自己的活力、生命的精华。

第六章 舍己从人
佛陀曾说:“被自我战胜的人,其痛苦如野草般蔓延。”只有放弃自我,舍已从人,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心灵的平和、稳定的交往、爱。

第七章 灵性伴侣
一颗种子被种在乡间,它的四周就要围上篱笆,以此获得一些保护。同样的道理,作为灵性种子的我们,最好也让具有灵性头脑的人们围在我们身边,提供保护。

第八章 灵性阅读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在路上发现了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我下面藏着个大真理”。男人使劲翻转石头,终于把它翻了过来。石头上写着:“已经知道的东西不去实施,还要去找什么新的真理呢?”
灵性阅读也是一样,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将遇见的真理吸收进去。
写在后面的话
后记 请君上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