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的平台:专业之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4262
  • 作      者:
    霍韬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仁是性情,这是人成长的基地,一切人所追求的东西都要由此出才会有健康,才会有光明。
展开
作者简介
    霍韬晦,当代思想家、儒者、教育家、文化学者。现任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并被北京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亦为北京中国文化书院海外导师。
   霍韬晦早年从事哲学与佛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二十年转向生命成长教育,提倡新人文主义,创立性情学。
    在思想上,主张文化应该回归生命,先有生命实践才有社会实践;提倡生命儒学、生命佛学,批判当代以西方文化为基源的科学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以重建新人文主义,并为《“酉年儒学”会议宣言》撰稿人,影响巨大。
    在教育上,提倡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并身体力行,开设学院、研究所、出版社、企业培训公司、自然生态山庄,主持富有创意的对应性成长课程——喜耀生命,以提升人的素质。事业遍及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因其知行合一的理念与成果,被誉为王阳明后第一人。
   霍韬晦著书,立足原典,融贯中西哲学、历史、文化,视野广阔,学养湛深,思想敏锐,说理通透而语言精简,深受读者欢迎。    人的意义何在?生命的奥秘是什么?这本来就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此中有极深刻的智慧,要俯瞰历史来体会,而非向眼前寻求。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平台”,人生的出发要有一个“基地”。这个基础如果建造得好,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价值。《人生的平台—专业之外》正是探讨建好这个平台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人生应该订立什么目标?人应该怎样看待所学专业?人为何要读书、要读什么?人应该为何思考?人为何要有修养?人应该追求怎样的爱情?怎样才能成就人生的无憾之道?相信读完本书,您就会有自己的答案,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新的认识,从而终身受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人生的目标<br>    生命成长的方法与追求<br>    不错,我们有很多目标、需要、追求,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如何才能做到?生命成长涵藏着一个方法论问题,否则只是空谈。就正如成佛如何可能?成圣如何可能?这个才是关键。人人都说己的目标,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这很容易的。正如今天的香港人都向政府提出要求,提要求很容易,但政府要做到很难呀!生命成长是自我要求,没有人有责任帮你。因此首先不要好高骛远,成圣、成贤只是终极目标,如何达到就有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我说“成长”,不说“成圣”,就是要在实践当下讲。“成长”必定是一步一步的,空谈理想人格没有用,那只是概念世界,必须先把目标换作成长,这样你便踏实得多。目标在外,但成长却在你自己。你知道你自己要什么吗?不是要外面的东西,否则很容易想错,以为靠别人给你。靠谁?靠朋友吗,靠父亲吗,靠政府吗,靠上帝吗?不断向外求,那就错了。所以首先将目标换作成长,不是要求什么,而是明确自己是什么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先讲自己的成长,不要奢谈目标,不要虚构将来,而是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特别是了解现在的自己;就从现在的基础之上成长自己,过自己的关。弄清楚你现在的怀疑、困惑、障碍、辛苦是什么,问题的产生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一定要先认识自己,不要离开自己来谈问题,更不要抽象地、空洞地讲目标、目的。那些只是空话,说了等于没说,根本不能帮助你。<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    第一讲 人生的目标<br>    人类文化大开大合的时代<br>    文化资源的丰富与选择的能力<br>    马斯洛说人生五种需要<br>    唐君毅先生所说人生七种追求<br>    印度人的四种目的<br>    中国文化中的成德要求<br>    生命成长的方法与追求<br>    成长就要把问题问到底<br>    第二讲 人生与专业<br>    专业化的普遍化<br>    古人求贡献自己<br>    专业是筹码<br>    知识的分化<br>    专业的要求和压力<br>    专业可以追赶吗?<br>    有专业就有保障?<br>    人要懂得回头<br>    现代人的彷徨<br>    没有选择的自由世界<br>    专业的操守<br>    分工与团队<br>    契约精神的体现与局限<br>    工具化<br>    假期<br>    专业与常识(通识)<br>    西方文化的批判精神<br>    突破你的有限人生<br>    开发你的性情<br>    第三讲 人生与读书<br>    为何要读书?<br>    为生存与安全感而读书<br>    为增加知识而读书<br>    知识的特性<br>    认知心灵的格局<br>    知识的局限<br>    为修养自己而读书<br>    为继承前人理想而读书<br>    为成长自己而读书<br>    体会<br>    变化气质与社会素质提升<br>    什么是素质?<br>    人人不同的书单<br>    读什么书?<br>    人生必读的几本书<br>    如何读书?<br>    体会的方法学<br>    第四讲 人生与思考<br>    人为什么要思考?<br>    在无情的竞争中,现代人被迫思考<br>    ……<br>    第五讲 人生与修养 <br>    第六讲 人生与爱情<br>    第七讲 人生终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