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经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4055
  • 作      者:
    吕锡琛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伦理学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关怀,对人的精神理想的守护,对精神彼岸世界的不懈追求,使它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起矫正、平衡弥补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这样一种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人文精神力量,将有助于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符合人类的要求和造福于人类,从而避免它们异化为人类的对立物去支配或奴役人类自身。
展开
精彩书摘
    俭啬是“三宝”的另一要素,“俭,故能广”①,统治者持守俭德,才能富国强兵,民众地广。《老子》将俭奉为治国和养生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②治人即统治百姓,事天即奉养天赋之身心。而所谓“啬”,则是指俭约不奢,爱惜财物,节制过分的物质享受欲望。在老子看来,俭约不奢既是为政之德亦是全生之道,持守俭啬之德,就能在灾祸来临之前及早服从于道,而及早服从于道就是厚积德。如此,则能战无不胜,就能掌握国家政权。懂得了这一道理,以之治国则可长治久安,用于治身则可生命长存。需要指出的是,道家所主张的“寡欲”,不是不加区别地减省一切欲望,而主要是节制过度的感官享乐欲望或财富名位等个人私欲。
    值得指出的是,道家倡导崇俭抑奢,首先是针对封建统治者而提出的道德要求,在这一方面,道家的立场较儒家更为合理。众所周知,孔子的俭奢观是以“礼”为标准的,衣食住行的俭奢与否是严格按照封建等级而规定的,处于尊位的封建统治者在生活上的种种豪华铺张之举往往是合乎封建礼制的,因此也就具有道德正义和伦理合理性。可见,由这一道德标准出发,崇俭抑奢这一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处于卑贱之位的普通民众和品级低微之官员而非约束君主和高官权贵的。
展开
目录
传统育德健心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道学育德健心智慧的现代价值/003
论道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020
试论道家思想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033
——兼论中国哲学的普适价值及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互补
论道家养德调心的意义治疗思想/048
道教的道德培育机制/065
论道教心性修炼的心理调治功能/077
道家思想对调治焦虑/抑郁心理的启示/096
《吕氏春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的健心思想/109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120
《抱朴子》养德调心的心理保健智慧/133

传统政治伦理与古代政治
论嵇康“安心全身”的养生心理学思想/140
传统政治伦理与古代政治
论道家对于社会正义的诉求
道家官德论管窥166
王船山官德思想片论177
略论道家政治伦理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90
道教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新道家的厄运与秦王朝的衰微214
贞观君臣对道家政治伦理的践履及其成效/228
道教政治伦理对成吉思汗的影响/247
传统伦理思想与民族性格

传统伦理思想与民族性格
论先贤山水之乐的道德涵蕴及其现代启示263
论中国先贤对诚信道德的价值分析272
论道家崇俭抑奢思想的社会意义284
道家抱朴守真思想与民族精神研究/300
论《太平经》的伦理思想312
论郭象的自然与名教之辨325
——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吗?
论净明道对儒家伦理的吸收改造及其意义3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