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8054
  • 作      者:
    (英)巴里?布赞(Barry Buzan),(丹)奥利?维夫(Ole Waever)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巴里·布赞,伦敦经济学院蒙塔古·伯顿(Montague Burton)讲席教授,哥本哈根大学和吉林大学名誉教授。曾任英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席(1988-1990年),  (北美)国际关系学会副主席(1993-1994年),1999年起成为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总召集人,2004年起担任《欧洲国际关系学杂志》编辑,1998年被选为英国学术院研究员,2001年被选为英国社会科学学术团体联合会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地区安全、世界历史、国际社会、英国学派等。主要研究成果有:《人民、国家和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难题》、《无政府状态的逻辑:从新现实主义到结构现实主义》、《新安全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美国和诸大国》、《国际安全研究的演进历程》等。
  奥利·维夫,哥本哈根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安全理论、地区安全复合体、欧洲认同、跨大西洋关系、气候政治等。主要成果有:《欧洲观念的历史》、《认同、移民与欧洲的新安全议程》、《欧洲一体化与国家身份北欧国家的挑战》、《新安全论》等。在International Affairs、Joum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译者简介:
  潘忠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与国际体系、中国对外战略等。主要研究成果有:《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专著)、《美国时代的终结》(译著)、《国际关系精要》(译著)、《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主编)、《国际责任与大国战略》(主编),并在《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欧洲》)、《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研究》等专业期刊,以及Issues and Studies、Journal of Strateglc Studies、Journal of Contemporarv China、Kore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等海外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提出的观点是,自去殖民化以来,安全的各种地区模式在国际政治中已经变得更为显著。两位作者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的传统出发,运用可操作·性的地区安全理论对整个国际体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各章分别涉及非洲、巴尔干地区、欧洲独联体地区、欧洲欧盟地区、东亚、中东、北美、南美和南亚。该书讨论的焦点是冷战后时代,但对于每个地区安全复合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也进行了追溯。作者将安全的地区态势同当下有关全球权力结构的辩论联系起来,对冷战后时代的国际安全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既避免了世界单极论的极端简化倾向,又避免了全球主义者世界新无序论的极端去领土化倾向。两位作者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异彩纷呈的安全态势,并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汇集了作者早些时候有关安全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形成了一个独创的、严谨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这项研究中经验分析的范围极其广泛、意义深远。该书是对冷战后世界中安全问题的一次重要反思,并成功地对各种传统的、争论不休的理论方法提出了挑战。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卡尔·霍尔斯蒂
  这本书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布赞和维夫关于安全化问题最初阐释的后续专著。《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为解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地区安全复合体,提供了一个概念工具。该书是一个里程碑性的研究.既展示了卓越的理论先进性,又体现了对数据永不满足的渴望,并实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
  ——康奈尔大学彼得·卡赞斯坦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从核心区一边缘区的视角来看,那么这些发展意味着,核心区已经变得更为凝聚了,国际体系则变得更为等级分化了。让人很难不注意到的一点是,这种分析同新现实主义内部的单极主义思想是何其相似。由此看来,全球化与其说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不如说是美国霸权的一种表现。感受到这种发展威胁的人做出的回应是,采取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支持发展一种多极的全球权力结构。这种观点在很多国家的外交政策言辞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印度尼西亚、巴西,以及一定意义上的法国,它们仅仅是此类国家中最坦率直言的代表。这方面的分析和对策将全球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关于冷战后安全秩序的理解联系在了一起。
  地区主义视角是我们选择的研究方法。我们赞同莱克和摩根(Lake and Morgan 1997b:6-7)的看法,在冷战后世界,“地区层次更明显地具有了独立性,它既是国家冲突与合作的所在地,又是学者们尝试探究当代安全事务的分析层次”。我们甚至认为,即使他们使用的安全概念是指更为传统的、军事的安全,而我们对安全的理解较之更为开放和宽泛,这一点也是正确的。这种方法可以显而易见地看作冷战后的焦点,根源在于两个假定:
  1.超级大国对抗的淡化减少了全球大国利益对世界其余地区渗透的程度(Stein and Lobell 1997:119-120;Lake 1997:61)。
  2.冷战后国际体系中大多数大国现在成了“淡出国家”(1ite powers)(Buzan and Segal 1996),意思是说,这些国家的国内态势使它们退出了在世界麻烦地区的军事参与和战略竞争,从而使本地区国家和社会得以在大国干涉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安排它们的军事一政治关系。
展开
目录
一种研究国际安全结构的地区主义方法
——译者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创建研究全球安全的地区方法
导言
第一章 当代国际安全结构的理论和历史
关于冷战后安全秩序的三种理论视角
地区安全的现代简史
历史与差异: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不同国家遗产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地区层次与全球层次的区分
如何和为何区分地区层次与全球层次
冷战后的极性问题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安全复合体:一种地区安全理论
地区层次的安全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主要变量
描述性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地区研究的矩阵
预测性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主要发展前景
修订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建构主义方法和更宽泛的安全化研究议程
在文献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结论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的性质
本书的结构

第二部分 亚洲
导言
第四章 南亚:缓慢走向内在变革和外在变革
冷战时期的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从去殖民化到冲突形态
冷战后:连续抑或变革?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
国内层次
地区层次
地区间层次
全球层次和东亚
本章结论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及其后:东亚复合体的兴起
国内层次
次级复合体层次
地区层次
地区间层次:一个正在扩展的超级复合体
全球层次
本章结论
第二部分结论:亚洲超级复合体的主要发展前景
冲突形态
安全机制

第三部分 中东和非洲
导言
第七章 中东:持久的冲突形态
引言
中东地区安全复合体:1948-1990年
冷战后的和平进程及其失败
本章结论

第八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弱国和失败国家的安全
态势
引言
国内层次
地区层次
地区间层次
全球层次
本章结论
第三部分结论
非洲
中东
中东与非洲之间的互动

第四部分 美洲
导言
第九章 北美洲:唯一超级大国及其环境
引言
北美洲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形成
冷战时期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结构
冷战后的北美洲安全
本章结论

第十章 南美洲:冲突不足的异类?
地区安全复合体的起源和特征
冷战
冷战后的变化
本章结论
第四部分结论:美洲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发展前景

第五部分 欧洲
导言
欧洲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形成
1989年以前地区安全复合体的运作
第十一章 欧洲欧盟地区:欧洲联盟及其“近邻国家”
冷战时期的欧洲安全
后冷战时期欧洲的安全化:欧盟核心
欧洲东部的安全化
欧洲欧盟地区的外围
地区制度与传统安全
欧洲欧盟地区的全球地位:自我保全?地区间积极行为体?全球大国?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巴尔干国家和土耳其
巴尔干主要单位的形成
南斯拉夫解体后东南欧的安全态势
遏制、干涉和整合:作为欧洲的巴尔干
土耳其
本章结论

第十三章 后苏联地区:环绕俄罗斯的地区安全复合体
1991年以前的历史
1991-2002年地区安全复合体的演进
本章结论
第五部分结论:欧洲超级复合体的发展前景

第六部分 结论
导言
第十四章 地区与强权:总结与前瞻
引言:国际安全结构
地区与强权:地区安全复合体前景展望
全球层次态势

第十五章 国际安全理论研究的反思
起始假定:领土性和安全分析的地区层次
地区比较
安全研究地区主义方法的优势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应用中的难题
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