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25473
  • 作      者:
    张志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志林,1957年生于重庆。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著作《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合著)、《技术解释研究》(合著),发表论文约50篇,主编出版论文集3本、译文集1本、丛书3套。
展开
内容介绍
    《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凭借语言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双重方法,立足于重要经典文献和当前研究现状,独创性地提出了因果关系、因果描述、决定论描述、概率描述、因果律、因果式自然律、因果解释等一系列新的定义,有根有据地对许多流行观点提出了有趣的反驳。尤值一提的是,作者重新发现了长期被哲学界遗忘的“休谟因果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是一本充满个性的创新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问题相当尖锐。一方面,“说到过去的经验那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所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的报告,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但另一方面,以经验为基础的因果推论的知识却“使我们由于一个对象的存在或活动而相信,在这以后或以前有任何其他的存在或活动”;换言之,“只凭借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超出我们记忆和感官的证据之外”(我在前面讨论知识分类时已引用过这些话)。正是针对这样的情形,休谟才说:“但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相上相似的别的物象;则这正是我所欲坚持的一个问题。”<br>    事情有点奇怪。对问题(PCll),休谟断然宣称:“我们不能给出任何理由”;可是,他接着又说,这是构想因果关系的“习惯所决定的”。毫无疑义,“习惯”在此语境下称不上“理由”(reaspn)。那么,这里所谓“理由”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休谟在讨论类似的问题(PCI3)时,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启示。休谟提供了两种说明,一种是:“我可以说,即在我们经验到因果的作用以后,我们由那种经验所得的结论也并不是建立在推论上的,也并不是建立在理解的任何过程上的。”老实说,这一说明尚欠清晰,因为只有弄清所谓“推论”和“理解”的具体含义才能懂得这说明表达了什么思想。不过休谟是个明白人,因为在作出这一说明后,他马上补充说:“这个答复,我们必须努力加以解释,加以辩护。”努力解释和辩护的结果导致了休谟的第二种说明:<br>    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情形下,似乎分明没有解证的论证;因为自然的途径是可以变的,而且一个物象纵然和我们所经验过的物象似乎一样,也可以生出相异或相反的结果来;这些事情都是没有什么矛盾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回顾与探索<br>1.1 历史的回顾<br>1.2 当前研究概况<br>1.3 本书的任务及方法<br><br>第2章 因果关系的界定<br>2.1 因果关系的语义分析<br>2.2 三种典型的因果关系定义<br>2.3 两种新的探索<br><br>第3章 上帝掷不掷骰子?<br>3.1 重看“休谟问题”<br>3.2 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br>3.3 因果与概率:上帝怎样掷骰子?<br><br>第4章科学推理:哲学的魅力与神话<br>4.1 哲学的魅力:解答“休谟问题”的几种尝试<br>4.2 本质主义: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br>4.3 科学发现:假说、回溯与因果观念<br><br>第5章 因果律、自然律与科学解释<br>5.1 因果律:凡事必有因<br>5.2 自然律究竟是什么?<br>5.3 科学解释与因果观念<br>结语猜不透的谜<br>参考文献<br>人名索引<br>主题索引<br><br>附录1 重看体谟问题(论纲)<br>附录2 论科学解释——从《解释的逻辑研究》谈起<br>附录3 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br>附录4 语言批判与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哲学新解<br>学术自述<br>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