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逻辑的力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22946
  • 作      者:
    斯蒂芬·雷曼(C. Stephen Layman)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br>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称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近年来越来越被国人所重视。博雅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它教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个“博雅人”,必具备批判心智(the mind that is able tocrlticize),其受教育所学得的不是知识内容的效用性(utility),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与理性运作来脱离蒙蔽或修正褊狭观点,人的视野因此而开朗,心灵因得到解放而自由。
展开
作者简介
    斯蒂芬?雷曼(C. Stephen Layman)是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哲学系主任,1983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的研究领域为宗教哲学、伦理哲学和逻辑哲学。主要著作有:《善之形》(The Shape of the Good)、《逻辑的力量》(The Power of Logic))、《致疑惑的托马斯:上帝存在的一个实例》(Letters to Doubting Thomas: A Case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br>    译者简介: <br>    杨武金(1964-),男,贵州天柱人,侗族。逻辑学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市逻辑学会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理事。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获得者。著有《墨经逻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辩证法的逻辑基础》(商务印书馆,2008)、《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逻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8)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每天都被来自诸多媒体如书籍、话语、收音机、电视、报纸、雇主、朋友和家人的推理所包围。<br>    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擅长论证,但有些人则不是这样。良好的思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的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进和加强的。学习逻辑正是改进人们天赋的推理和论证能力的最好办法之一。通过学习逻辑,人们能够掌握进行良好思考、避免错误推理的策略,并掌握评价论证的有效技术。<br>    《逻辑的力量》秉承这样一种信念,即逻辑工具的确是有力量的,对逻辑的学习是提高读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逻辑的力量(第3版)》的每一章都表明:逻辑工具能够用来分析和评价关于重要问题的意义重大的论证。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有效论证,其前提一定完全支持其结论。更形式地说,一个有效论证具有这样的本质特征:如果其前提真,则结论必然真。这一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需要注意的是“必然”一词。在一个有效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当前提为真时,结论的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为真是绝对确保的。反过来说,一个有效论证具有这样的特征:不可能前提真而结论假。第二,需要注意的是定义中的条件(如果一则),它并不是说,一个有效论证的前提和结论在事实上是真的。而是,该定义断定了,如果前提真,则结论必然真。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则假设其前提真时,其结论也必定真。<br>    所有生物学家是科学家。约翰不是科学家。所以,约翰不是生物学家。如果爱丽斯偷钻石,那么她是贼。爱丽斯的确偷了钻石。所以,她是贼。或者比尔记忆力不好或者他说谎。比尔并非记忆力不好。所以,比尔说谎。上述每一个论证中,如果前提真,则结论必然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判定一个论证的有效性,人们不必知道这个论证的前提事实上是否真实,仅仅需断定其假设前提真时,结论必定真。<br>    在日常语言中,“有效”一词经常被简单地用来表示人们总体上赞成某个论证。但是逻辑学家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论证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上,而不是组成论证的前提和结论在事实上的真或假。所以,在日常语言中,“有效”这个词的含义并不像在逻辑学家那里一样明确。<br>    下列关于有效性的考察,也许有助于防止某些常识上的误解。首先要注意的是,一个论证虽然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假前提,但是它仍旧是有效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br>1.1 有效性和可靠性<br>1.2 形式和反例<br>1.3 一些“著名”形式<br>1.4 强度和可信度<br><br>第2章 识别论证<br>2.1 论证和非论证<br>2.2 良构论证<br>附录:论证图<br><br>第3章 逻辑和语言<br>3.1 逻辑、意义和情感力<br>3.2 定义<br>3.3 用定义评价论证<br><br>第4章 非形式谬误<br>4.1 包含不相干前提的谬误<br>4.2 包含歧义的谬误<br>4.3 包含不当假设的谬误<br><br>第5章 词项逻辑:直接推理<br>5.1 直言陈述的标准形式<br>5.2 传统对当方阵<br>5.3 进一步的直接推理<br><br>第6章 词项逻辑:三段论<br>6.1 标准形式、式和格<br>6.2 文恩图与直言陈述<br>6.3 现代对当方阵<br>6.4 现代对当方阵<br>6.5 省略式<br>6.6 连锁与消除项补集<br>6.7 评价三段论的规则<br><br>第7章 命题逻辑:真值表<br>7.1 日常论证的符号化<br>7.2 真值表<br>7.3 用真值表评价论证<br>7.4 简化真值表<br>7.5 重言式、矛盾式、协调式和逻辑等值式<br><br>第8章 命题逻辑:证明<br>8.1 蕴涵推理规则<br>8.2 五个等值规则<br>8.3 五个更多的等值规则<br>8.4 条件句证明<br>8.5 归谬律<br>8.6 定理证明<br><br>第9章 归纳<br>9.1 归纳和演绎:比较与分类<br>9.2 诉诸权威论证和枚举归纳<br>9.3 密尔法和科学推理<br>9.4 诉诸类比的论证<br>部分练习题解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