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现象学流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69420
  • 作      者:
    (法)保罗?利科(Paul Ricoeur)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现象学的称号在这里已经,与继黑格尔之后的第二位奠纂者胡塞尔化为同一了,保罗利科既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又和存在哲学的思想紧密联系。
展开
内容介绍
    读者会发现,《论现象学流派》汇集了作者在学生时代所著的一些文章。其中,大多数文章专门研究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位思想导师中的一位:胡塞尔。这些文章充分论证了这本文集的标题:《论现象学流派》,现象学的称号在这里已经与继黑格尔之后的第二位奠基者化为同一了。尽管《指导性观念导论(第一卷)》以及对1950的译本所作的阐释没有列入这本文集,但是《指导性观念(第二卷)》,尤其是《笛卡尔式的沉思》和《危机》在这本文集中得到充分的评论。在这本文集中也加入了两三篇更具有作者个人研究特点的论文。但是,所有这些文章都是胡塞尔现象学流派的构成部分。     保罗·利科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南戴尔大学(巴黎十大)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他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现象学与诠释学研究所所长,翻译和诠释了胡塞尔的《观念》。利科既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又和存在哲学的思想紧密联系。
展开
精彩书摘
    先验“还原”既作为对在现象描述中所使用的方法所作的阐释出现,又作为一种包含对现象的本体身份作出真正形而上学判断的先验哲学的制定而出现。     它在怀疑论的危机——在意向性发现之后,针对意向性的可能性本身,也就是说最终参照先验的可能性——中诞生;意识的本质也是其难解之谜。这个危机不是因为像笛卡尔思想那样通过对反思意识和空间的事物进行区分而解决的,而是通过对其声称的本我和其纯粹的出现之间的分裂而解决的。《观念》认为,对大量滋生的出现物的不稳定性和时间性进行研究而酝酿产生这种分裂,而客体也准备好还原成其相继的出现。世界能够为空的假设,也就是说各种外形能够在某种事物中不再一致,完成了在出现中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被介绍,还原好像就是对存在的逃逸;在《观念》中,意识被称为一种现象学的“剩余部分”、“剩余物”;从纯粹方法学的活动意义上说,这就意味着避免表明出现的最终本体身份,而只关心纯粹的出现。但是,胡塞尔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无心向学的信念本身被新的出现物所征服就是对存在本身含义的一种决定。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对这种新唯心主义的最激进的表达,这种新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不仅“为我”,而且从“自我”中吸取其所有的本体有效性。世界变成“在反思生活中被感知的世界”;构成就成为一种没有本体剩余物的世界符号行为的渐进构成的巨大工程。     另外,胡塞尔在“第四沉思”中开始着手从“转向客体”的现象学向“转向自我”的现象学的转变,在后者,“自我作为存在者不断地构成”。
展开
目录
胡塞尔(1859-1938) 胡塞尔及现象学运动 符号行为现象学 描述主题 从描述现象学到先验现象学 从先验唯心主义到遗传现象学 胡塞尔及历史观念 先验现象学对历史评论的反感 历史目的论的观点及原因 从欧洲人的危机到先验现象学 批评意见 意志现象学的方法和任务 描述性分析的层面 先验构成的层面 第三层面:本体论开端 胡塞尔《观念Ⅱ》的分析和问题 第一部分物质自然的构成 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的“观念” “事物”的通常“含义” 与感知者身体相连的感知物 事物的“主体间性的”层以及“客观自然”的构成 第二部分活生生的自然的构成 自我的“实现”:从“纯粹自我”到“作为人的我” 纯粹意识和经验意识 心理的实在 心理和事物 身体与心理 唯我论经验的层面 唯我论层面的心理模糊性 主体间性的层面 第三部分精神世界的构成 精神和自然之间的对立 作为“精神世界”的根本法则的动机 自然和精神的关系 关于现象学 现象学与现象学流派 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统一 现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 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良好使用 胡塞尔关于《笛卡尔式的沉思》的探讨 胡塞尔与笛卡尔 根本“出发点”的困难“第一沉思” 先验经验和自我论“第二沉思” “我思”的调查研究:意向性“第二沉思”,续篇 作为意识基本形式的综合:时间“第二沉思”,结尾 现象学唯心主义中自明性的处境“第三沉思” 我思之自我或者作为自我论的现象学“第四沉思” 单子 本质自我 埃德蒙德·胡塞尔:“第五沉思” 从唯我论异议出发提出问题(第42-43段) 把整个先验还原为归属的自身范围(第44-47段) 对他者的类比掌握(第48-54段) 主体间性的性质(第55段) 单子间的共同体(第56-58段) 康德与胡塞尔 作为含意现象学的《批判》 作为审查界限的《批判》 “他者的构成”和“尊重” 情感 情感的一般角色:意向性和内在性 认知的二元性和感觉的二元性 情感的脆弱 同情和尊重 现象学和第二人的伦理 令人失望的现象学 从同情到尊重 从尊重到同情以及到斗争 方法论的总结 胡塞尔《危机》的起源和回问 《危机》中的“回问”方法 原初的标准 生活世界的认识论功能 返回生活世界的认识论功能和本体论功能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