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①
“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该阶段上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因此它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②
“(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然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③
以上四段话,在《形态》中出现相距非常近,但其含义却不甚一致。概括起来,“市民社会”范畴这里至少有三种内涵:(1)“市民社会”就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或资产阶级社会;(2)“市民社会”指一切物质交往(包括商业活动和超国家、民族的工业活动);(3)“市民社会”等于交往形式。也应指出,在上面所引的对“市民社会”的表述中,有的在同一句中就相互矛盾,有的则难以对此作马克思主义式的理解,如“市民社会标志着……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其它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社会组织何以变成国家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础呢?这些情况说明,说“市民社会”概念表述了生产关系的思想是缺乏说服力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