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篇
《周易》——群经之首与大道之源
《周易》,又称《易》,历来被奉为儒家群经之首,又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包含三材之道,即天道、地道与人道,故又是大道之源。
作者简介
《周易》的作者问题极为复杂,但一千公认的说法是,该书的成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许多典籍的特点,如《论语》、《庄子》、《礼记》等书皆无法判定其作者为某一个人。对《易经》的作者是谁的最恰当的描述,当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忘》,其书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三圣”是指创八卦的伏羲,演《周易》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的文王,以及为《周易》作《易传》的孔子。“三古”就是指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上古、中古和下古。
其中,伏羲属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的人物,中国古书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而伏羲即为三皇之首。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等。《易经·系辞传》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子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主情。”此即伏羲画卦之明证。
周文王《前1152一前1056年》,名姬昌,周武王之父。《中庸》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本为殷商管辖之下的一个小邦,但是在殷商失道的情况下,周文王却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勤政爱民,所以周在当时非常兴盛,以至于当时主人纷纷归顺子周,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天子气象。商王这才感到恐惧,于是设谋将姬昌拘于姜里,在这种困境下,周文王创作了《周易》。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易传》也说:“作《易》者,其有忧患手?”这两条文字即是明证。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本是来人贵族后裔,但传到他的时候,家世已经下降为士阶层。但他非常博学,知晓周代的古礼,精通五经与六艺。五经,即《诗经》、《尚书》、《周易》、《礼经》、《春秋》;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论语》记载孔子自言:“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近年出土的帛书《易传》 载:“孔子晚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曩。”此为孔子作《易传》十翼之明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