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资本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730418
  • 作      者:
    (德)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原著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高企的房价是必然的吗?信用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埋下怎样的隐患?股份制公司又包含了怎么的对私有权进行瓦解的因素?资本统治的时代又能维持多久?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为何被人和马克思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对抗资本统治方面又应该有怎样的建树?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何决定意义?对未来全球经济的预测,又应当从哪里获得智慧支持呢?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部百年前的著作——《资本论》,世界政商翘楚都从这里获益匪浅。而《图解资本论》让你一本就能读懂《资本论》——这部影响着全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生于德国特利尔城,是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及《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在1857年至1858年的近一年的时间内,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在西方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轰动。《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于马克思的过早逝世而未能最终完成,后经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解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著作,它揭示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剥削的秘密,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正如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德里达所说的那样,“没有《图解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吸引各家理论精华和掌握了大量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产业革命进行的入微而又宏观的把握,对资本的运动进行科学的解析,结构严谨,理论完备,论证充分。即使是对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按照《资本论》来解读,也往往一针见血。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资本论》再度热销,就很说明问题。
    《图解资本论》在尽量保存《资本论》原有的行文风格的同时,以图解这一编辑手法对《资本论》进行全新解说,给您以经典阅读的全新体验,使您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见识更为精深。
展开
精彩书评
    在同类《资本论》解读的图书产品中,《图解资本论》可以说是最为详尽和生动的,而且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图解经典著作的优秀作品。
    ——戴子轩 《中国图书商报》

    《图解资本论》的“史上最生动的《资本论》”这样的说法是当之无愧的,而其对《资本论》理论线索梳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也是让人称道的。《资本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无数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殚精竭虑的研究,在学术上的成果也是显著的,但是就经典大众化普及的角度来说,与《图解资本论》相比,我们的工作可能还远远不够。
    ——杜文成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罗伯特·海尔布隆纳
展开
精彩书摘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原有生产规模的重复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必须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充,才能再度进入再生产过程。
    再生产的条件
    当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执行资本职能的价值运动是在市场上,是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当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时,这些商品的价值大于其组成部分的价值,必须再投入流通领域,并包含原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只有被数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换的时候,社会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再生产或保持自己的财富。而劳动力的价值也只有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充,才能再度进入再生产的过程。
    再生产的过程与特征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而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有同样的资本主义形式。如果撇开一切积累的话,生产过程的连续或者简单再生产必然会使资本转化为积累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而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迟早也要成为不付等价物而被占有的价值,成为别人无酬劳动的货币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虽然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做资本,当做同他相异、统治和剥削他的权利来生产,但是资本家不断地把劳动力当做主观的、物化的、抽象的和只存在于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换而言之,把工人当做雇佣工人来生产,而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中,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仅能够迫使工人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资本家能够为了发财致富而购买劳动力,而且可以使资本家和工人作为买者和卖者在商品市场上相对立,是再生产过程中剥削工人的条件。虽然把工人不断地当做劳动力的卖者不是偶然的事情,但是把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地变成资本家的购买手段确实是再生产过程本身必然的选择。实际上,工人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以前就已经属于资本家,而工人经济上的隶属地位也是由于他的卖身行为的更新、雇主的更换和劳动的市场价格的变动造成的,同时又会被这些事实所掩盖。
    剩余价值的转化与资本积累
    资本家永恒不懈的追求
    将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上的划分,给人以这样的假象,好像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由于资本家的节欲。
    资本的积累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在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考察资本是怎样从剩余价值产生的。一般来说,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就是将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实际上,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资料,能够转化为资本。总而言之,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们的数量要能够转化为资本。交换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价值的相等,甚至要求商品使用价值的各不相同。虽然这样的要求同它们的消费毫无关系,毕竟消费只是在买卖结束和完成以后才开始的,但是货币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的。尽管如此,这种转化仍然有以下的结果:
    1.产品属于资本家,不属于工人;
    2.产品价值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要耗费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任何东西;
    3.只要找到买者,工人就可以重新出卖劳动,保持自己的劳动力。
    节欲论
    我们可以把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看做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也可以把它看做积累基金,甚至是二者兼而有之。换而言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资本家作为收入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另外,在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中,两者成反比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初期,资本主义暴发户的致富欲和贪欲都是作为绝对欲望占统治地位的,而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仅仅是创造一个享乐世界而已。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还开辟出千百个致富的源泉。换而言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习以为常的挥霍,不仅能够作为炫耀富有和取得信贷的手段,而且成为“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甚至成为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此外,同货币贮藏者相比,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同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别人劳动力的多少和强迫工人放弃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因此,虽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像封建主那样直截了当,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依旧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
    资本和收入积累量的情况
    积累的资本量显然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情况也影响着积累量。当然,我们对这些情况的说明范围,只限于它们在积累方面提供的新观点。
    我们认为剩余价值率取决于劳动力被剥削程度,而政治经济学非常重视剥削程度的作用,甚至会把提高劳动生产力而造成的积累加速和加强对工人剥削而造成的积累加速等同起来。虽然我们假定工资至少和劳动力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是把工资强行压低到这一价值以下,就是把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的确在实际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至于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体现一定量价值可以提高一定量剩余价值的产品量。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下降的前提下,剩余产品量会增加,但其下降比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缓慢得多。因此,在剩余产品分为收入和追加资本的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的消费可以增加,而积累基金并不减少,甚至可以通过牺牲消费基金而增加积累基金的相对量。
    随着资本的增长,所使用资本和所消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也在增大,比如建筑物、机器、排水管、役畜以及各种器具的价值量和物质量都会增加。在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用自己的整体执行职能,就是为达到某种有用的效果服务和损耗本身。作为产品形成要素,这些劳动资料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且如同我们在上面说过的自然力如水、蒸汽、空气、电力等那样,提供无偿的服务。这一点就像被活劳动抓住并赋予生命的无偿服务一样,会随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积累起来。
    ……
展开
目录
《资本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资本论》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
编者序:最强大的资本,也是最虚弱的资本
英文版原序(第一版):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卷开天辟地的著作——《资本论》
第一章《资本论》的诞生
1.改天换日的新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都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
3.让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消亡:马克思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
第二章《资本论》的框架、核心及意义
1.《资本论》讲什么: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
2.震撼的发现: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露剥削的真相
3.永远年轻的理论:斗争的武器和反思的依据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两大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钱”的来龙去脉:商品的价值形式
4.经济过程中的偶像崇拜:商品拜物教
5.五张脸:货币的形式及功能
6.如何让钱生钱:货币资本化
7.当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二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劳动与价值增值:工人的果实被公然夺走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显现残酷剥削的真相
4.工作日与剩余价值:资本家与工人的权利斗争
第三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更为狡猾和隐秘的剥削
2.协作劳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3.资本主义协作:“自由”的工人有力量
4.工场手工业:各司其职的生产线
5.机器大工业:人制造的机器反过来杀人
第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明显的压迫和隐藏的掠夺
2.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资本家的利益侵害工人的利益
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一起来算剥削的程度
第五章工资
1.劳动力价值与工资:多少活是白干的?
2.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窃取工人劳动的两种伪装
3.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不同数字的背后
第六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1.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原有生产规模的重复
2.剩余价值的转化与资本积累:资本家永恒不懈的追求
3.资本积累的一般法则: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秘密:血与火的历史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章资本形态的变化与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一切为了增殖
2.生产资本的循环:增殖资本的生产
3.商品资本的循环:资本增殖的实现
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环尾蛇的公式
5.流通时间:要命的等待
6.流通费用:无君不成行
第二章资本的周转
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此消则彼长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流转各不同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及周转的周期:危机的伏笔
4.生产时间:不可忽略的自然力
5.流通时间:出售与购买
6.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时间与金钱的赛跑
7.可变资本的周转:让工资运转得更快些
第三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三剑客的盟誓
2.社会总产品和生产的两大部类:生产与消费
3.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与利润:资本家赚钱才是硬道理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剥削愈重、赚钱愈多
3.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可怕的闲置成本
4.不变资本的节约:一切为了赚得更多
第二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资本构成与利润率:劳动是唯一的财富之源
2.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及对市场价格的作用:
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制衡
3.竞争、供求关系与利润:市场是资本家的“指南针”
第三章利润率下降趋向的规律
1.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生产前进它就后退
2.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诸因素:工人替资本家来埋单
3.规律中蕴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冲突与变革
第四章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专业化的优势
2.商业利润的获得:商人的“生意经”
3.商业资本的周转与商品价格:买卖之间的玄机
第五章利润构成与生息资本
1.生息资本:作“饵”生钱的钱
2.利润与利息:资本家借的钱由工人还
3.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资本增殖的要素分配
4.信用和虚拟资本:现代社会经济的润滑剂
5.信用制度及其在资本生产中的作用:把矛盾推向顶峰的作用力
6.银行资本的构成:现金与大量的虚拟泡沫
7.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膨胀的泡沫终会破灭
第六章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1.土地所有权与地租:土地带来的收入
2.级差地租:土地好坏决定收入多少
3.绝对地租:拥有土地就能赚钱
4.土地价格:寸土寸金的原因
第七章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1.利润、地租、工资的三位一体:羊毛全都出在羊身上
2.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
3.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征和本质:一切为了剩余价值
附录  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