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礼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6011395
  • 作      者:
    张玉平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7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礼仪》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在礼仪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就礼仪的一些基础理论,如礼仪的起源、功能、原则、形式等内容作了专题性的讨论,力求使读者能对“礼仪”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现代礼仪》的后半部分则主要是总结介绍各种具体的礼仪规范及一些重要场合下的礼仪要求,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更多的礼仪内容,更好和更适当地运用礼仪,促进交往。如果说《现代礼仪》的前一部分侧重于把握礼仪的理论内涵的话,则后一部分主要是展示礼仪的应用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礼仪方面的指导。
展开
精彩书评
  前言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知礼懂礼、守礼行礼,是个人或组织树立自身形象,赢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前提,同时也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现代入对礼仪的关注和讲究,其因概出于此。
  礼仪本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又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这并不排斥各种不同的礼仪形式中仍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存在。这样,分析总结礼仪的—般规律及其基本价值。便成了礼仪研究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一切礼仪形式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显示出它的意义。离开特定的时间、场合、对象等环境条件,我们甚至无法说明“有礼”和“无礼”的界限,遑论其他。所以,礼仪学尤其需要注重可操作性。
  以上就是笔者设计和撰写本书的基本思路。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礼仪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就礼仪的一些基础理论,如礼仪的起源、功能、原则、形式等内容作了专题性的讨论,力求使读者能对“礼仪”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本书的后半部分则主要是总结介绍各种具体的礼仪规范及一些重要场合下的礼仪要求,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更多的礼仪内容,更好和更适当地运用礼仪,促进交往。如果说本书的前一部分侧重于把握礼仪的理论内涵的话,则后一部分主要是展示礼仪的应用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礼仪方面的指导。
  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及同事朋友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宝贵而中肯的意见,使本书增色不少。完稿付梓之际,谨对他们的真诚鼓励与帮助致以深深的谢意。
  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殷望专家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张玉平
  1997年仲夏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平等原则的涵义
  现代礼仪中的平等原则,是指以 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的原则。
  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有形或无形的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古代印度把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中国周代将人分成天子、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在等级制社会里,上下有序,尊卑有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仪成了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有力武器。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旧的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平等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洞察了历史的需要,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生来平等,这就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然而,私有制的存在,使得平等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真正变为现实。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社会,乃至礼仪方面的不平等。
  心理学家证明: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心理要求。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沟通。与人交往,只有既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又不卑躬屈膝,低人一头,才能愉悦地沟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漫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苏联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刁<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家庭到组织,从亲朋到公众,从国内到国际,都存在着平等问题。在家庭内部,存在着夫妻平等、长幼平等的问题,应反对封建的家长制和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落后思想;在社会组织中,同事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应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既要反对上级对下级的颐指气使,也要反对下级对上级的阿谀奉迎,低三下四;在亲朋中,应以礼待人,礼尚往来,反对排定座次,论等分级;在公众形象中,应自尊而不自傲,自信而不强奸民意;在国内事务中,坚持建立同志式的平等人际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在实践中贯彻平等原则,不仅需要具有平等观念,而且还要讲究艺术。一位老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的情景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这使我很感动,终生难忘。”毛泽东就是这样把别人看似非常尴尬的事情,艺术地处理好,既礼貌,不摆架子,又给人以亲切、诚恳的感觉。
  二 平等原则与优先
  平等原则是礼仪的基础,也是礼仪的最根本的原则。但平等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尊卑长幼、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反映到礼仪上来,必然产生礼仪形式上的某种差异。比如,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长者对年幼者可以直呼其名,而年幼者对长者也直呼其名则被视为无礼;介绍客人时同时要介绍几个客人,介绍者应先将社会地位高、年龄较大、女性介绍给相对应的人;拍照合影,如果是家庭成员合影,辈分高或年龄大者应安排在中间,如果是组织成员合影,应把领导安排在中间。改革开放后,中国又接受了西方国家盛行的女士优先的礼仪,发表演说,称渭上应先女士,后先生;男士应主动邀请女士跳舞。待客时,主人应首先征询客人的意见。职业礼仪中工作人员应首先向来客、来宾施礼。这些礼仪形式的差异以及礼宾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并非“看人下菜碟”,而是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
  此外,礼仪中的优先,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很大关系。以“女士优先”原则为例,在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共场合,如果男女出双入对,卿卿我我,会被认为是不合礼仪。西方电影中的搂抱接吻镜头上映前必须剪掉,“身体接触”被视为有伤风化,男女见面,双方应尽量避免眼光的接触,交谈也要简短,时时保持彼此间的距离。但是,在这个国家里,男士非常尊重妇女,对待女士谦逊有礼,见了女性,一般不得主动握手,除非女士先伸手。尽管公共汽车非常拥挤,男士也会让女士们先上车,车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面,男性坐后面,只有夫妻、兄妹或姐弟才能并排而坐。餐厅的情形也一样,男女桌位分开,一般的餐厅里都设有“女人巴”或“家庭巴”,陌生的男士们是决不可以随意过界或上前搭讪的。在任何时候排长龙,女性都可直接走到队伍的前端去。在中国古代,则是男士优先的传统,这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现代,应当提倡尊重妇女,因为妇女从整体上讲,仍然处于社会生活的弱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妇女联合会的产生与存在无疑就是妇女现实地位的最好注解。在目前,没有女士优先,就不会有男女的平等。所以,女士优先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种有效途径。
  一 公文礼仪
  所谓公文主要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工作事务时所形成的格式规范、内容系统的各类书面材料。公文是政策性很强的书面文件,因此,撰写公文时,对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讲话,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提法上必须严格以中央文件为准;普通文件和可公开的文件,要以中央报刊发表的提法为准;不要乱提、乱拟与中央精神相抵触的口号;宣传成绩要掌握好分寸;宣传典型要交待具体背景。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应力求严谨、规范、准确。具体讲,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体式规范 外形庄重
  公文有其特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送机关、发文日期、报送单位、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缓急程度、阅读范围等部分。对公文不讲格式,随意乱造,既有损公文的严肃性,也是对收文者和阅读者的不尊重。公文在外观形式上应庄重大方、严肃而又不刻板。
  2.用词准确 行文严谨
  公文写作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遣词造句一定要严密准确,不能产生歧义。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公文中使用语气词、感叹词和其他一些富于描绘性、形象性和感情色彩的词。公文还排斥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以保证公文表意的准确性。
  3.概念统一 数字精确
  同一篇公文中多次出现同一名称时,应做到前后统一;人的职务和一些地名常有变化,写作时要注意名称的变动;凡外国国名,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及党派、新闻机构、政府机构的译名等,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公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难懂的术语、行话;文稿中第一次出现的市、县、区等地名前,应冠以所属的省或地区名。
  公文中的时间概念要准确,要用年月日的具体日期,尽量避免使用时间代名词。文中出现我国各朝代年号时,应另注公历年份。
  公文中不能混用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引用统计数字要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文稿中出现一系列相关的数字时,应仔细检查和推演,避免相互矛盾。
  以上所谈的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公文所涉内容异常广泛,类型也十分复杂,在写作和发送时还应区别具体情况。
  (二)公文的基本类型
  公文的类型很多,仅就公文关系来讲,可以划分为下行公文、上行公文、平行公文三类。
  1.下行公文
  下行公文是指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中的上级组织向其下属组织所发的文件,包括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通告、通报、公告、批复等。撰写下行公文时,应有尊重下级的观念。当下级机关向上级主管机关请求就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时,上级机关应根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予以及时准确的批复。撰写、发送下行公文还应注意:不是隶属关系的不应以隶属关系的身份行文;未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下级贯彻执行的事项,不能擅自使用“决议”的名称;对所有决定的问题,都要作出结论式的判断和决议,要求受文者照章执行。
  2.上行公文
  上行公文是指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中的下级组织向上级主管机关报告情况或请求就某项工作作出指示或批复时上报的书面文件,如报告、请示等。上行公文一般应按照隶属关系进行请示和报告,如无特殊情况,不要越级行文,以免打乱正常的领导关系。如有特殊情况或紧急事宜必须越级报告时,也应当同时抄报所越过的上级主管部门。向上级请示,应限于必需的范围,不能事无巨细,件件请示。一般而言,应该请示报告的内容是:属于上级主管机关明确规定必须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工作中发生了新的情况而无章可循,有待上级部门明确指示后才能办理的事项;按上级要求必须上报备案的有关事项。
  3.平行公文
  平行公文是指平行的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之间,以及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部门之间发送的书面文件。平行的部门单位之间,一般不发指令性文件,也不互相请示。由于双方地位、规格平等,文件的口吻应当是平等、协调式的。
  (三)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
  1.简报
  简报是一种对公务活动、工作情况作简要报道的书面文件。简报一般在组织、单位内部印发,具有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作用。
  按内容划分,简报可分为会议简报、工作简报、情况简报三类。会议简报主要是通报会议议题、发言要点、会议决议及会场花絮等背景材料;工作简报主要是向外单位和内部员工及下属机构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的一种简报形式;情况简报则是一种涉及面广、容量大,类似于动态消息的简报形式。
  简报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简明扼要,快速及时,真实准确,格式规范。
  2.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
  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进行的同时,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议题、决议等有关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以备事后查考的材料。会议记录一般由工作人员或秘书担任,也可由主持人临时指定。
  会议记录首先应记录会议名称、开会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列席人及主持人和记录人等七项内容。如出席人较多时,可只写出席人数。列席人是指没有选举权和表决权的非正式代表。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主持人的讲话、会议报告、代表们的发言、讨论的问题及会议决议等。记录的简繁程度,应视会议性质等具体情况而定。正式的会议记录,最后要由主持人和记录人签名,并写上签名的日期。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礼仪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
第二节 礼仪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礼仪的功能
第一节 礼仪与人际效
第二节 礼仪与公从形象
第三节 礼仪与职业
第四节 礼仪与对外交往

第三章 礼仪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礼仪基本原则概说
第二节 平等原则
第三节 尊重原则
第四节 宽容原则

第四章 礼仪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语言礼仪
第二节 仪表礼仪
第三节 体态礼仪
第四节 媒体礼仪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第一节 家庭礼仪
第二节 婚恋礼仪
第三节 交友礼仪
第四节 家庭宴请礼仪

第六章 公共场所礼仪
第一节 公共生活礼仪
第二节 公共娱乐场所礼仪

第七章 文书礼仪
第一节 一般文书礼仪
第二节 公务文书礼仪

第八章 节庆病丧礼仪
第一节 节日礼仪
第二节 庆贺礼仪
第三节 病丧礼仪

第九章 涉外礼仪
第一节 工作礼仪
第二节 公务礼仪
第三节 特殊行业礼仪

第十章 涉外礼仪
第一节 涉外迎送礼仪
第二节 公见与会议礼仪
第三节 宴请礼仪
第四节 参观游览礼仪
第五节 涉外交往中的其他礼仪

第十一章 中外民俗风情
第一节 部分国家的礼仪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民俗风情
第三节 国外主要节日与禁忌介绍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