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自明中叶,王阳明以致良知,昌明陆学,风靡一世,号日姚江学派,理想缤纶,度越前古。及其敝也,士不悦学,徒长虚侨。谈空说有,相矜以口,益见迂阔而远于事情。横流恣肆,非直无益于国,而且蔑以自淑。逮晚明刘宗周证人一派,已几于王学之革命矣。及明之既亡,而学风亦因以革变。天下稍稍恶虚趋实。陆世仪、陆陇其等生清之初,始专守朱子,辩伪得真。高愈、张履祥坚苦自持,不愧实践。风气所鼓,一时景从。此由陆王之“尊德性”而反之于朱子之“道问学”者也。至顾炎武、阎若璩等卓然不惑,以为“经学即理学”①,求是辩诬,开一代之风气,导厥先路。乾隆以还,惠栋、戴震等精发古义,诂释圣言,天下所宗。自是学者务于经籍传注,考订发挥。“诸经新疏,更迭而出。或更张旧释,补阙匡违,若邵晋涵郝懿行之《尔雅》、焦循之《孟子》、胡培晕之《仪札》、陈奂之《毛诗》、刘宝楠之《论语》、陈立之《公羊》、孙诒让之《周礼》是也。或甄撰佚诂,宣究微学,若孙星衍之《尚书》、张惠言之《周易》、刘文淇之《左传》是也。或最括古谊,疏注兼修,若惠栋之《周易》、江声之《尚书》是也。诸家之书,例精而谊博,往往出皇、孔、贾、元诸旧疏之上。盖贞观修书,多沿南学,牵于时制,别择未精。《易》则宗辅嗣而祧郑、虞。《左氏》则尊征南而摈贾、服,《尚书》则祟信梅、姚,使伏、孔今古文之学并亡,厥咎至巨。加以义尚墨守,例不破注,通有舛互,曲为弥缝。
展开
——摘自《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己”有“空间之己”,有“时间之己”。据我看现在许多人读书,有的没有切定自家这个“空间之己”去体察,有的没有知道切定“时间之己”去体察。就像一般“西洋化”者,读了许多西洋学者的著作,觉得西洋制度文物色色比中国好。是不错!不过要把西洋的一切制度文物硬搬来中国做,就不成功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忘记了自家这个“空间之己”,是“东洋大海中国之己”,不是“西洋之己”。但知道西洋的制度文物好,而没有切定这个“东洋大海中国之己”下一番体察功夫的缘故。又像一般国粹老先生欢喜讲唐虞三代,甚至说“忠君就是爱国”,要想复辟。我们看似好笑,他却自以为不错。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他忘记了自家这个“时间之己”不是“唐虞三代之己”……
——引自《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