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2349
  • 作      者:
    邴正,邵汉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邴正,1957年生,吉林长春人。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省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研究,曾出版《追寻自由》、《当代人与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学术著作20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以对中国当代问题的阐释为最终目标,谋求为打通中外古今学术分野而努力”,是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
    《社会科学战线》作为国内重要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一直关注中国文化问题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哲学、“新国学研究”、学术名家等栏目中,刊发了一大批相关文章,分别对“新国学”问题、国学的现代解读问题、国学与当代中国问题、中西文化会通问题进行阐发和思考。有的视野宏阔,从学科的角度对“国学”进行新的界定,对现代中国的文化研究与文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有的则从细微处着手,以全新的视角挖掘“感悟”、“意境”、“六和思维”、“三才主义”、“天人合一”等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当代和世界意义;有的从反思的角度打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壁垒;有的则从中西文化的同与不同中寻找融汇中西文化的关键点。编者从中精选29篇,结集为《国学新论》,为学界提供一个当代学者关于中华文化深度思考的学术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国学研究
    “新国学”论纲
    一
    “新国学”不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不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指导方向,也不是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的旗帜和口号,而只是有关中国学术的观念。它是在我们固有的“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使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中国学术现状而对之作出的新的定义。
    “国学”是在20世纪初年,为了将中国学术同西方学术区别开来而产生的一个学术概念。早在晚清,就有知识分子开始使用“中学”和“西学”,但那时的“中学”,主要意指由宋明理学家系统化和条理化了的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而“西学”则主要意指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更加重视的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解的基础上,晚清知识分子将“中学”概括为“道”,而将“西学”概括为“器”,被后来人称为“复古派”的官僚知识分子坚持的是重“道”轻“器”的文化观念,并以这样的观念拒绝和排斥西方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而被后来人称为“洋务派”的官僚知识分子则在强调“器”的作用的前提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以说,正是“中学”、“西学”这两个概念的划分,将中国的学术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看到,直至现在,代替“中学”这个概念的“中国文化”和代替“西学”这个概念的“西方文化”,仍然是中国学术的两个关键词,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基础构架。我们学术上的几乎所有重大分歧,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归结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及其关系的问题上来,并且一旦回到这个基本问题上,彼此的对话就中止了,就没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了。我认为,我们现当代学术研究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从那时就已经形成的这个基础的学术构架有关。学术研究的大忌就在于基础概念的模糊,而这两个基础概念本身就是极为模糊的。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方式,这各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又是建立在各不相同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
展开
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
——《国学新论》序
新国学研究
“新国学”论纲
感悟通论
释“意境”
——中国诗学的生命境界论
“学衡派”史实及文化立场
20世纪文化论争遗留的几个问题
国学的现代解读
中国传统宗教与传统道德的历史关联
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
国学的新理解
——易、儒、禅、道的三句真言
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
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
六合思维与天地境界
——中国叙事的大文化模式
国学与当代中国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问题的研究
中国现代化挑战儒学现代化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孔子的“三忘”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
文化的发展与民族振兴
儒学当代发展与创新的可能形态
——民主仁学的再审思
生活儒学的新路向
论“穿越群体的个体”
从中国生态文化中汲取什么
中西文化会通
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身份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迁移
尚和与尚争:中西传统文化主导价值歧异和现代交融趋势
自由理念与儒学的冲突和会通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论析
中西文化传统和信仰
中学、西学与近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国际视野之建构
——以《新青年》为观察点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