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灾情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76170
  • 作      者:
    郑功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60年代初期的大灾荒、1976年的唐山地震、1987年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以及许许多多损失巨大、伤亡众多的灾害事故……理论界迄今尚无一本全面、系统地研讨中国灾情问题的著作。作为中国国情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br>    全书由灾害问题总论、自然灾害分论、人为事故灾害分论,科技风险分论四篇组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灾害问题总况、种类、成因、特征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郑功成,湖南平江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灾害保险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出版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灾情论》初版于1994年。全书由灾害问题总论、自然灾害分论、人为事故灾害分论,科技风险分论四篇组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灾害问题总况、种类、成因、特征、趋势、影响,以及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风沙、冷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建筑物事故、工伤事故、采矿事故、医疗事故、传染病、航天事故、核事故等数十种灾害在中国的情形。提出灾情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减灾是保护我们的国家、社区、家庭及亿万人民免受或少受各种灾祸摧残所必须的战略举措,被称为中国灾害黑皮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灾害问题总论<br>    中国的灾害是全球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灾情应以完整的面孔出现在中国的国情中。本篇正是在以全球灾害为背景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不可分割性为特征,对中国灾害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旨在从宏观上全面地探讨中国的灾情。<br>    本篇的研究内容表明:中国的灾情严重,灾种繁多,成因复杂;各种灾害在无序的发展中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征;中国的灾情还在不断恶化,并危及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br>    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都应该正视这种特殊的国情——中国的灾情。<br>    一、灾害概述<br>    灾害,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上经常出现的,对人类社会造成物质财富的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总称,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发展。各种灾害都不是孤立发生和存在的,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人为方面的原因,故灾害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从刀耕火种中走出来,每前进一步都是以其巨大的智慧战胜自然,并且最终成为地球上最拥有力量和权威的主宰者。然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巴比伦的灭亡,埃及、希腊的衰败就是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结果;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日益严重的各种灾害也表明了这种报复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正越来越凶猛。……
展开
目录
开展灾害问题研究建立中国灾情学(代自序)<br>第一篇 灾害问题总论<br>一、灾害概述<br>二、灾害分类<br>三、灾害成因<br>(一)灾害的成因与系统论<br>(二)灾因中的自然原因<br>(三)灾因中的社会原因<br><br>四、灾害特征<br>(一)总体上表现为普遍性、频繁性<br>(二)灾种上表现为广泛性、集中性<br>(三)成因上表现为相关性<br>(四)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地域性或区域性<br>(五)时间上表现为突发性、周期性<br>(六)客观上表现为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br><br>五、灾情趋势<br>(一)自然灾害的危害面积蔓延扩大<br>(二)自然灾害的发生周期越来越短<br>(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日益严重<br>(四)人为型自然灾害剧增<br>(五)交通事故与火灾持续上升<br>(六)与生产有关的灾害不断增加<br><br>六、灾害影响<br>(一)灾害造成人口死亡和流移<br>(二)灾害吞噬着巨额财富<br>(三)灾害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br>(四)灾害制造贫困,危害社会安定<br>(五)灾害影响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r>(六)灾害造成社会恐慌<br><br>第二篇 自然灾害分论<br>一、水灾<br>(一)水灾是中国的众灾之首<br>(二)水灾严重的原因分析<br>(三)水灾的特征<br>(四)水灾的减灾对策<br>二、旱灾<br>(一)旱灾的严重性<br>(二)旱灾的成因<br>(三)旱灾的时空分布<br>(四)旱灾的影响<br>……<br>第三篇人为事故灾害分论<br>第四篇科技风险分论<br>附录一<br>附录二<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