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美学前沿.第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70325
  • 作      者:
    陈望衡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环境美学前沿(第1辑)》所收文章主要来自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绿色的盟约——城市与园林国际研讨会暨园林城市武汉国际论坛”。全书分为环境美学基本理论、中西环境美学比较研究、城市美学、农业美学、环境美学评论等方面的内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美学的研究表明,虽然目前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好的,既是人宜居也让人乐居的环境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br><br>    环境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就美学学科的发展而言,自18世纪中世纪创立这门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在环境问题凸现之后,环境则成为与艺术相抗衡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自然、建筑则被认定为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因子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这样,美学的疆域则大为拓展,环境美学与艺术美学处平等地位。
展开
精彩书摘
    环境美学<br>    环境美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哲学美学分支,在20世纪最后30多年,它产生于分析美学之中。在它出现之前,分析传统中的美学主要关心艺术哲学问题。环境美学就是作为对这一研究重点的一种反动而起家的,它转而从事对自然环境审美欣赏的探讨。从一开始,环境美学的眼界就已经扩大到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人类环境及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了。同时,这一学科也逐渐包括了对落入这种环境范围之内的事物的考察,从而引发了所谓的日常生活美学。这一领域不但涉及关于更普通的客体和环境的美学,而且包括关于一系列日常活动的美学。自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美学几乎包括对艺术之外的任何事物的审美意味的研究。<br>    一、历史<br>    尽管是在最近35年环境美学才发展为哲学美学的一个分支,但它的历史根源却在l8、19世纪的美学中。
展开
目录
代序:环境美学的兴起<br>环境与审美<br>环境美学<br>环境美学的批判性与建设性<br>公共园林与当代场所艺术<br>从美国林荫道到法国公路的发展<br>耕作的艺术<br>农耕环境下文化价值的考察——以中原地区的泥玩具为例<br>试论农业景观功能的美学意蕴<br>混凝土工事中的园林——仙游岛公园的生态美学与工业美学<br>潜入自然的过程——大地艺术对自然的解读<br>电影与自然风景<br>论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慰藉<br>论诸子思想对环境美学的影响<br>城市环境<br>走出画境——当代城市中自然的回归<br>城市环境美的构成其特质<br>城市公共艺术的视觉精神与传播<br>中国历史文化古城现代建设中的环境美学问题<br>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存在<br>京都:一个作为公园模型的园林城市<br>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美学主导——再谈将武汉建设成更为优秀的山水园林城市<br>武汉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琴断小河为例<br>隆中文化走廊与现代襄樊城市环境建设<br>园林与审美<br>“如画”观念的中国来源——兼及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趣味<br>上海古典私园的近代嬗变——晚清经营性私园对近代上海城市的影响及作用<br>中国古典园林“天开”理想的美学内涵<br>场地、记忆与社会区分——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审美空间分析<br>随园“一造三改”及其美学理念<br>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借景”<br>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美学价值<br>环境美学评论<br>美学的荒野转向——兼论罗尔斯顿环境美学思想<br>从主客两分到不分主客的西方美学转变——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对二元论的反思<br>……<br>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