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保护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49568
  • 作      者:
    黎华寿主编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生态保护导论》简要介绍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应用其分析和论述自然生态保护、农业生态保护、城市生态保护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着重介绍和分析全球热点生态问题特别是我国生态问题的现状、原因、机理及其发展演变特点,剖析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内涵、基本途径和实施策略。《生态保护导论》注意理论性和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通俗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同时突出案例教育,各章均选择一个或几个中外有关案例进行介绍和剖析,以生动的案例为载体,反映生态保护现状,剖析生态问题实质,提供生态保护政策和技术的现实途径,反映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的“生态特色”和“应用特色”。 
    《生态保护导论》可供生态保护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等课程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和含义
    广义的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一切事物。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环境指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但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应用生态环境这个词。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的其他方面,也经常应用生态环境这个词。
    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其核心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保护工作的关键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农业环境的保护,另外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包括在内。
    二、地球环境的组成与生命的起源
    自然生态环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由生物因子(生物圈)和非生物因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两部分组成。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开放性的特点。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演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天文因素、人为因素等。
    1.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著名的盖亚假说(Gala Hypothesis)认为,整个地球如同一个活的生物体,从太阳汲取能量,通过内部生物与非生物的作用,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个体生命之于地球,就犹如细胞之于生物体,整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一种微妙的调节机制,保证了地球上全部生命的和谐共存。即地球是一个靠着生命捕捉、利用辐射能,并推动物质循环,靠生命过程达到天体物理学平衡的开放系统。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和其物质环境,包括大气、海洋和地表岩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进化。事实上,地球是迄今为止发现唯一存在智能生物的天体。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是由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空间构成的。生物圈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大量的生物存在,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都是在生物圈内生存和发展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和含义 
二、地球环境的组成与生命的起源 
三、古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 
四、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生态问题、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 
一、生态问题 
二、生态意识与生态伦理 
三、生态文明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生物圈二号”实验 

第二章  生态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以前) 
二、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年) 
三、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年) 
四、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的方向发展阶段(1962年至今)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因子 
二、最小因子定律 
三、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五、生活型和生境 
六、生态型与生态位 
七、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种群生态 
一、种群结构 
二、种群的动态 
三、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四、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第四节  群落生态 
一、生物群落与群落结构 
二、群落演替 
三、群落演替特点与演替顶极群落 
四、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第五节  生态系统生态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生态系统平衡与调节

第六节  景观生态关系 
一、景观及其空间结构 
二、景观功能 
三、景观动态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七节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二、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三、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四、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五、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案例:黄石国家公园“引狼入园”恢复生态和谐 

第三章  全球变化及其生态后果 
第一节  地球的温室效应 
一、温室效应概述 
二、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三、温室效应的控制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 
一、臭氧层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二、大气臭氧损耗及其原因 
三、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四、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酸雨 
一、酸雨的概念 
二、酸雨在全世界的发生状况 
三、我国酸雨概况 
四、酸雨的危害 
五、酸雨的控制 

第四节  土壤侵蚀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 
二、中国的水土流失现状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水土流失的原因 
五、水土流失的防治 
案例:南方丘陵赤红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江西省千烟洲模式 
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章  生态安全
第六章  森林生态保护
第七章  草原与荒漠生态保护
第八章  水生生态保护
第九章  湿地生态保护
第十章  农业与农村生态保护
第十一章  城市生态保护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