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生态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116290
  • 作      者:
    贺培育,杨畅等著
  • 出 版 社 :
    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生态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讲述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和平与发展时代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利益,经济安全则成为国家综合安全的核心。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映和应对的能力。
    此次金融风暴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艰巨任务;认识到经济安全不再仅仅是各级政府和决策者面临的问题,也是与企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经济安全丛书》涵盖国土资源、金融、粮食、生态、能源、产业、人口、信息、贸易、消费等十个事关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我们期待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对应对当前的危机、寻求新的机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构建全方位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生态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所界定的生态安全概念,是指在一定时空或空间范围内,人类和各类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各自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人类和各类生态系统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各类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较完善的生态服务和保证人类可持续性发展,而人类的发展也兼顾其他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与发展的一种国家安全体系。
    纵观历史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两个基点是生产技术和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的革新在征服,大自然的同时,也给大自然生态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隐患。面对经济增长所伴随产生的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污染、生活环境质量水平降低等生态安全风险挑战,如何加深认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如何化解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何构建生态安全预警体制和方法,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有机协调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和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历史性视角去探寻生态安全理论的渊源和科学合理地界定生态安全的概念,是研究生态安全问题的逻辑起点。最早提出“生态安全”的学者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专家莱斯特·R.布朗(Lester.R.Brown),他提出要重新界定国家安全问题并将生态安全列入国家安全的行列。之后有一大批学者对生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和详细的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生态安全,首先需要的是政府和社会的预警系统,包括专家、媒体和民间环保人士们的种种警示之声,培育大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保证环境质量的信息通报渠道和大众的知情权。一个完善的国家预警体系的建构,反映出一个国家整体安全水平。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06年6月5日出席生态安全高层论坛讲话中指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我国将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国家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一、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
    1.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制度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从其致灾成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由大气水圈变异而引发的水旱及一系列气象灾害;由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地震地质灾害;由生物圈变异引起的农业病虫草鼠害。 
    ……
展开
目录
总 序
前言
第一章 生态安全理论基本探析
第一节 生态安全理论内涵解析
第二节 生态安全理论发展历史溯源
第三节 生态安全理论的哲学反思

第二章 当代中国生态安全问题
第一节 水资源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第三节 空气环境安全问题
第四节 生物安全问题
第五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安全问题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生态安全风险化解指导思想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第三节 生态安全风险预警强化思想
第四节 生态安全技术发展思想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安全风险化解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生态安全应对机制
第二节 加强国际间的生态安全建设合作机制

第五章 当代中国生态安全风险化解的国内视野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大力构建和发展循环经济体系 
第三节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国家生态安全事故应急制度

附录一 构筑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附录二 天地与我并生
附录三 涸泽而渔之路不能走
附录四 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