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1756
  • 作      者:
    闫光辉,高鲜萍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车用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当前的新技术。全书共12章,具体内容包括汽油发动机概述,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其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化油器式燃油系统,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及排放净化技术,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汽油发动机新技术简介。
  在编写体例上,每章章尾配有思考题,适合工科院校汽车工程专业选作教材。在编写内容上,知识全面、图文并茂,便于读者自学,也可作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汽油发动机概述
  1.1  汽油发动机的历史
  内燃机以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机动性强、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著称于世。目前世界上内燃机的拥有量大大超过了任何其他的热力发动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内燃机发展至今,约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同其他科学一样,内燃机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内燃机的发明始于对活塞式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在内燃机的发展史中应当特别提到的是德国人奥托和狄塞尔,正是他们在总结前人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奥托循环和狄塞尔循环,从而使到他们为止几十年间无数人的实践和创造活动得到了一个科学的总结,并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将前人粗浅的、纯经验的、零乱无序的经验,加以继承、发展、总结、提高,并找出了规律性,为现代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热力循环奠定了基础,为内燃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876年,德国人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图1.1)制成了第1台4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单缸,卧式,以煤气为燃料,功率大约为2.21kW,180rpm)。与其他发动机相比,奥托在该发动机上增加了飞轮,有效改善了发动机运转的平稳性,增加了进气道,改进了气缸盖,从而使混合气能迅速、有效地形成。此台经过改善的发动机非常成功,其热效率相当于当时蒸汽机的2倍。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汽油发动机概述
1.1 汽油发动机的历史
1.2 汽油发动机需要具有的功能
1.3 汽油发动机的类型
1.4 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4.1 动力性指标
1.4.2 经济性指标
1.4.3 强化指标
1.4.4 紧凑性指标
1.4.5 运转性能指标
1.4.6 可靠性与耐久性指标
1.5 汽油发动机的编号规则
思考题

第2章 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其构造
2.1 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1 基本结构及常用术语
2.1.2 4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3 2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4 2冲程与4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比较
2.2 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3 转子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2.4 往复活塞式及转子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

第3章 曲柄连杆机构
3.1 曲柄连杆机构概述
3.2 机体组
3.2.1 机体
3.2.2 气缸盖及气缸盖罩盖
3.2.3 气缸垫
3.2.4 油底壳
3.2.5 发动机的支承
3.3 活塞连杆组
3.3.1 活塞
3.3.2 活塞环
3.3.3 活塞销
3.3.4 连杆组
3.4 曲轴飞轮组
3.4.1 曲轴的功能及构造
3.4.2 曲轴前、后端密封及曲轴前端驱动
3.4.3 曲轴扭转减振器
3.4.4 飞轮
3.4.5 发动机的滑动轴承
3.5 发动机平衡机构
思考题

第4章 配气机构
4.1 概述
4.1.1 配气机构的功能
4.1.2 配气机构的组成
4.1.3 配气机构的类型
4.2 气门组
4.2.1 气门
4.2.2 气门座与气门座圈
4.2.3 气门导管及气门弹簧
4.2.4 气门旋转机构
4.3 气门传动组
4.3.1 凸轮轴
4.3.2 挺柱
4.3.3 推杆
4.3.4 摇臂
4.3.5 摆臂与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
4.4 配气定时
4.4.1 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4.4.2 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4.4.3 气门的叠开
4.4.4 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延续时间
4.5 气门间隙
思考题

第5章 化油器式燃油系统
5.1 汽油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5.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5.3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
5.4 汽油发动机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5.5 化油器的基本结构及附加装置
5.5.1 浮子系统
5.5.2 起动系统
5.5.3 怠速系统
5.5.4 主供油系统
5.5.5 主供油系统与怠速系统的相互影响
5.5.6 加浓系统
5.5.7 加速系统
5.5.8 化油器的附加装置
5.6 燃油系统的辅助装置
5.6.1 汽油箱
5.6.2 汽油泵
5.6.3 汽油滤清器
思考题

第6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6.1 概述
6.1.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6.1.2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6.1.3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6.2 燃油供给系统
6.2.1 电动汽油泵
6.2.2 燃油分配管
6.2.3 油压调节器
6.2.4 油压脉动缓冲器
6.2.5 喷油器
6.2.6 冷起动喷嘴及热时间开关
6.3 空气供给系统
6.3.1 空气流量计
6.3.2 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6.3.3 怠速控制阀
6.3.4 补充空气阀
6.4 电子控制系统
6.4.1 电控单元(ECU)
6.4.2 传感器(sensor)
6.5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类型
6.5.1 博世D型汽油喷射系统
6.5.2 博世L型汽油喷射系统
6.5.3 博世LH型汽油喷射系统
6.5.4 博世M型汽油喷射系统
6.5.5 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
思考题

第7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放净化技术
7.1 进、排气系统
7.1.1 空气滤清器
7.1.2 进、排气歧管
7.1.3 排气消声器
7.2 排放污染物
7.3 机内净化技术
7.3.1 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7.3.2 推迟点火提前角
7.3.3 排气再循环(EGR)系统
7.3.4 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7.3.5 层状充气发动机
7.4 机外净化技术
7.4.1 催化转换装置
7.4.2 降低低温HC:排放装置
7.4.3 NOx吸附还原型催化转化装置
7.4.4 其他控制措施
思考题

第8章 冷却系统
8.1 概述
8.1.1 冷却系统的功能
8.1.2 冷却系统的分类
8.2 水冷系统
8.2.1 水冷系统的组成
8.2.2 冷却液
8.2.3 水泵
8.2.4 散热器
8.2.5 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8.3 风冷系统
8.3.1 风冷发动机的特点
8.3.2 冷却系统的布置
8.3.3 冷却强度的调节
8.3.4 冷却风扇的传动
思考题

第9章 润滑系统
9.1 概述
9.1.1 润滑系统的作用
9.1.2 润滑方式
9.1.3 润滑系统的组成
9.1.4 润滑油路
9.2 润滑剂
9.2.1 润滑油的性能
9.2.2 润滑油的分类
9.2.3 合成润滑油
9.2.4 润滑脂
9.3 机油泵
9.3.1 转子式机油泵
9.3.2 齿轮式机油泵
9.3.3 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9.4 机油滤清器
9.5 机油冷却器
9.6 阀门及油尺
思考题

第10章 点火系统
10.1 概述
10.1.1 点火系统的功能
10.1.2 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10.1.3 点火系统的类型
10.1.4 点火系统的特点
10.2 传统点火系统
10.2.1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10.2.2 断电器(breaker)
10.2.3 电容器
10.2.4 配电器
10.2.5 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10.2.6 火花塞
10.2.7 点火线圈
10.3 电子点火系统
10.3.1 传统点火系统的缺点与电子点火系统的优点
10.3.2 有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10.3.3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10.4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4.1 概述
10.4.2 有分电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4.3 无分电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5 汽车电源
10.5.1 蓄电池
10.5.2 发电机
10.5.3 电压调节器
思考题

第11章 起动系统
11.1 概述
11.2 低温起动预热装置
11.3 起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3.1 直流电动机
11.3.2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
11.3.3 起动机的控制机构
11.4 起动机的种类及型号
11.5 减速起动机
11.6 永磁减速起动机
思考题

第12章 汽油发动机新技术简介
12.1 稀薄燃烧技术
12.2 缸内直喷技术
12.2.1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结构特点
12.2.2 GDI的工作原理
12.2.3 GDI发动机的特性
12.3 可变配气技术
12.3.1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12.3.2 可变配气正时技术
12.3.3 VTEC技术
12.3.4 可变进气管技术
12.3.5 可变进气歧管截面积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