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汽车构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89756
  • 作      者:
    关文达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汽车构造(第2版)》共26章。主要以国产轿车和部分进口轿车为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全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部分(如电控气门正时、电控汽油喷射、电控柴油喷射、电控点火系)、底盘电控部分(如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制动防抱死和防滑系统、电控悬架高度自动控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车身电控部分(如电子仪表、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中央门锁控制、电子防碰撞系统、倒车防碰撞装置、巡航控制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和汽车黑匣子)等内容做了较多的充实;另外,增加了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放控制、车载网络系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和自动化高速公路等新内容。《汽车构造(第2版)》编写内容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汽车构造(第2版)》为汽车工程类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高职、高专、职大教材,还可供汽车工业部门和汽车运输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样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扩展知识的需要。

展开
目录
0 总论
0.1 汽车的分类
0.2 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0.3 车辆识别代号编码
0.4 汽车的总体构造
0.5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第1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1.1 概述
1.2 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2.1 发动机常用术语
1.2.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4 内燃机的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

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
2.1 机体组
2.1.1 汽缸体
2.1.2 汽缸盖
2.1.3 汽缸垫
2.1.4 油底壳
2.1.5 发动机的支承
2.2 活塞连杆组
2.2.1 活塞
2.2.2 活塞环
2.2.3 活塞销
2.2.4 连杆
2.3 曲轴飞轮组
2.3.1 曲轴
2.3.2 曲轴扭转减振器
2.3.3 飞轮

第3章 配气机构
3.1 充气效率
3.2 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3.2.1 凸轮轴的布置形式
3.2.2 凸轮轴的传动方式
3.2.3 气门数目及排列方式
3.2.4 气门间隙
3.3 配气相位
3.3.1 进、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3.3.2 气门重叠
3.4 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
3.4.1 气门组
3.4.2 气门传动组
3.5 可变进气系统
3.5.1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3.5.2 多气门分段工作进气系统
3.5.3 双进气管分段工作进气系统
3.5.4 进气管长度及面积可变进气系统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4.1 概述
4.1.1 任务和分类
4.1.2 汽油
4.1.3 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
4.1.4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1.5 发动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4.2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简介
4.2.1 组成
4.2.2 简单化油器及其工作过程
4.2.3 简单化油器特性
4.2.4 理想化油器特性
4.2.5 化油器的工作系统
4.2.6 电子控制化油器
4.2.7 汽油箱
4.2.8 汽油滤清器
4.2.9 汽油泵
4.3 电控汽油喷射式燃料供给系
4.3.1 概述
4.3.2 组成
4.3.3 主要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3.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典型实例
4.4 汽油机涡轮增压
4.4.1 汽油机涡轮增压的特点
4.4.2 汽油机涡轮增压的布置方案

第5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5.1 概述
5.1.1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5.1.2 柴油
5.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5.2.1 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与过程
5.2.2 燃烧室
5.3 喷油器
5.3.1 孔式喷油器
5.3.2 轴针式喷油器
5.4 喷油泵
5.4.1 柱塞式喷油泵
5.4.2 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5.5 调速器
5.5.1 调速器的功用及分类
5.5.2 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5.3 RAD型两速调速器
5.5.4 全速调速器
5.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辅助装置
5.6.1 输油泵
5.6.2 喷油提前调节装置
5.7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5.7.1 控制原理与分类
5.7.2 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5.7.3 电控分配式喷油泵
5.7.4 电控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
5.8 涡轮增压器
5.8.1 增压的作用和方式
5.8.2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
5.8.3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

第6章 发动机排放控制
6.1 三元催化转化器
6.2 废气再循环装置
6.3 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
6.4 汽油蒸发控制装置

第7章 发动机冷却系
7.1 概述
7.1.1 功用与分类
7.1.2 冷却液
7.2 水冷系
7.2.1 水冷系的组成及水路
7.2.2 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7.3 风冷系

第8章 发动机润滑系
8.1 概述
8.1.1 功用与润滑方式
8.1.2 组成
8.1.3 润滑油
8.1.4 润滑脂
8.2 润滑系油路
8.3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8.3.1 机油泵
8.3.2 滤清器

第9章 汽油发动机点火系
9.1 概述
9.2 传统点火系
9.2.1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
9.2.2 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9.3 半导体点火系
9.3.1 有触点半导体点火系
9.3.2 无触点半导体点火系
9.4 微机控制点火系
9.4.1 有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
9.4.2 无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
9.4.3 直接点火系
9.5 汽车电源
9.5.1 蓄电池
9.5.2 交流发电机
9.5.3 电压调节器

第10章 发动机起动系
10.1 起动机的组成
10.1.1 直流电动机
10.1.2 传动机构
10.1.3 控制机构
10.2 起动机简介
10.2.1 减速起动机
10.2.2 永磁起动机

第11章 汽车传动系
11.1 传动系的组成和功能
11.1.1 组成
11.1.2 功能
11.2 传动系的分类及布置形式
11.2.1 分类
11.2.2 布置形式

第12章 离合器
12.1 离合器的功用
12.2 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3 摩擦离合器的分类
12.3.1 膜片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3.2 周布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3.3 中央弹簧式摩擦离合器
12.4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
12.5 离合器操纵机构
12.5.1 液压式操纵机构
12.5.2 机械式操纵机构
12.5.3 弹簧或气压助力式操纵机构

第13章 普通齿轮变速器
13.1 概述
13.2 变速器的传动机构
13.2.1 两轴式变速器
13.2.2 三轴式变速器
13.2.3 组合式变速器
13.3 同步器
13.3.1 作用
13.3.2 无同步器时的换挡过程
13.3.3 锁环式惯性同步器
13.3.4 锁销式惯性同步器
13.4 变速器操纵机构
13.4.1 功用与要求
13.4.2 结构
13.4.3 锁止装置

第14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
14.1 概述
14.1.1 分类
14.1.2 组成
14.2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14.2.1 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
14.2.2 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14.3 典型结构
14.3.1 一汽宝来轿车自动变速器
14.3.2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自动变速器

第15章 万向传动装置
15.1 概述
15.1.1 功用与组成
15.1.2 在汽车上的应用
15.2 万向节
15.2.1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
15.2.2 准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
15.3 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第16章 驱动桥
16.1 概述
16.1.1 功用
16.1.2 分类与组成
16.2 主减速器
16.2.1 单级主减速器
16.2.2 双级主减速器
16.2.3 贯通式主减速器
16.2.4 双速主减速器
16.2.5 轮边减速器
16.3 差速器
16.3.1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
16.3.2 防滑差速器
16.4 半轴与驱动桥壳
16.4.1 半轴
16.4.2 驱动桥壳

第17章 汽车行驶系
17.1 功用
17.2 组成
17.3 分类

第18章 车架
18.1 功用与分类
18.2 边梁式车架
18.3 中梁式车架
18.4 综合式车架

第19章 车桥和车轮
19.1 车桥
19.1.1 功用与分类
19.1.2 转向桥
19.1.3 转向驱动桥
19.1.4 后轮定位
19.2 车轮与轮胎
19.2.1 车轮
19.2.2 轮胎

第20章 悬架
20.1 悬架的组成与分类
20.1.1 组成
20.1.2 分类
20.2 弹性组件
20.2.1 钢板弹簧
20.2.2 螺旋弹簧
20.2.3 扭杆弹簧
20.2.4 气体弹簧
20.2.5 橡胶弹簧
20.3 减振器
20.4 非独立悬架
20.4.1 纵置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4.2 螺旋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4.3 空气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20.5 独立悬架
20.5.1 横臂式独立悬架
20.5.2 纵臂式独立悬架
20.5.3 车轮沿主销移动的独立悬架
20.6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20.6.1 分类
20.6.2 结构及工作原理
20.6.3 凌志LS400型轿车电控空气悬架

第21章 汽车转向系
21.1 概述
21.1.1 类型及工作原理
21.1.2 有关概念
21.2 机械转向系
21.2.1 转向操纵机构
21.2.2 转向器
21.2.3 转向传动机构
21.3 动力转向系
21.3.1 组成
21.3.2 电控动力转向系
21.3.3 轿车四轮转向系

第22章 汽车制动系
22.1 概述
22.1.1 类型
22.1.2 工作原理
22.2 车轮制动器
22.2.1 鼓式制动器
22.2.2 盘式制动器
22.3 驻车制动系
22.4 液压制动系
22.4.1 液压制动系管路
22.4.2 液压制动系主要零部件
22.5 气压制动系
22.5.1 气压制动系回路
22.5.2 主要零部件
22.6 辅助制动系
22.7 防抱死制动系统
22.7.1 概述
22.7.2 组成
22.7.3 工作过程
22.8 驱动防滑系统
22.8.1 概述
22.8.2 组成
22.8.3 工作过程

第23章 汽车车身
23.1 概述
23.1.1 作用和组成
23.1.2 车身壳体分类
23.2 车身壳体与门窗
23.2.1 轿车车身
23.2.2 客车车身
23.2.3 载货汽车驾驶室和车厢
23.2.4 车门、车窗及附件
23.3 车身内部装置
23.3.1 座椅
23.3.2 电动车窗
23.3.3 电动天窗
23.4 乘员保护装置
23.4.1 座椅安全带
23.4.2 安全气囊
23.5 电动后视镜
23.6 汽车暖风空调装置
23.6.1 通风、采暖装置
23.6.2 空调装置
23.7 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
23.7.1 风窗刮水器
23.7.2 风窗洗涤器

第24章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装置
24.1汽车仪表与显示装置
24.1.1 传统仪表
24.1.2 电子仪表
24.2 照明与信号装置
24.2.1 照明装置
24.2.2 信号装置
24.2.3 常用标识符号
24.3 中央控制门锁
24.3.1 无遥控功能中央控制门锁
24.3.2 无线遥控中央门锁
24.4 防盗报警装置
24.4.1 概述
24.4.2 组成
24.4.3 典型防盗报警装置
24.5 汽车防碰撞控制装置
24.5.1 概述
24.5.2 超声波倒车防碰撞装置
24.5.3 雷达防碰撞装置
24.6 汽车音响
24.6.1 组成
24.6.2 轿车多媒体简介
24.7 巡航控制系统
24.7.1 组成
24.7.2 典型结构
24.8 汽车导航系统
24.8.1 GPS系统简介
24.8.2 汽车GPS系统
24.8.3 汽车GPS系统功能
24.9 汽车黑匣子
24.9.1 功用
24.9.2 组成
24.9.3 典型结构
24.10 智能汽车与自动化高速公路
24.10.1 智能汽车
24.10.2 自动化高速公路

第25章 车载网络基础知识
25.1 概述
25.1.1 结构与组成
25.1.2 常用基本术语
25.1.3 局域网
25.1.4 汽车车载网络协议标准
25.2 车载网络信息传输系统
25.2.1 多路传输系统
25.2.2 CAN数据传输系统
25.2.3 汽车MOST技术
25.2.4 局部连接网络
25.3 典型车载网络系统
25.3.1 一汽宝来CAN数据传输系统
25.3.2 广州本田雅阁多路传输系统

第26章 新能源汽车
26.1 纯电动汽车
26.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6.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6.3.1 分类
26.3.2 组成
26.3.3 典型结构
26.4 燃气汽车
26.4.1 概述
26.4.2 结构
26.4.3 专用装置
附录A 部分国产汽车技术参数及简明结构插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