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15098
  • 作      者:
    段进,揭明浩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空间研究4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可供从事建筑、城市规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设计者及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段进,1960年12月生于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教学和规划实践工作;著有《城市空间发展论》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主持了多个重要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成果曾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奖,部省级一等奖等多项。
  揭鸣浩,1979年出生于福建省明溪县。 997年起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于2002、2006年分别获得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工作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学习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传统小城镇、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研究,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论文曾入选《第46届国际住房与与规划联合会(IFHP)优秀论文集》;主持或参与完成全国各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空间研究4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及现场调研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宏村古村落空间生长更替的五个历史阶段:定居阶段、发展阶段、鼎盛阶段、衰落阶段、再发展阶段,以及现状空间形态的村落建筑空间、村落街巷空间、村落整体空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全书从“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解析宏村古村落的空间形态。“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的研究首先以纵向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村落及周边区域的经济、政治、地理、思想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发展演变与村落空间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从四个层面来研究村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即村落整体空间层面、村落内部空间层面、村落组团邻里层面、村落住宅单体层面。“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村落民居中基本建筑单元平面和界面的构成模式,接着分别研究了从建筑单元到住宅单体、组团邻里空间、村落内部空间、村落整体空间的构成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空间研究4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总结了村落空间生长及村落不同层面空间形态的多种主导因素,并概括了建筑单元平面和界面的模式化特点在村落四个空间层面中的体现。
展开
目录
0 绪论:研究背景及框架
0.1 徽州传统聚落的概况
0.2 徽州传统聚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0.3 本书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 宏村物质空间调研报告
1.1 宏村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1.2 宏村物质空间的生长更替
1.2.1 村落的定居阶段(1131—1276年)
1.2.2 村落的发展阶段(1276—1607年)
1.2.3 村落的鼎盛阶段(1607—1855年)
1.2.4 村落的衰落阶段(1855—1976年)
1.2.5 村落的再发展阶段(1976年—今)
1.3 宏村物质空间的构成形态
1.3.1 村落空间构成
1.3.2 建筑空间形态
1.3.3 街巷空间形态
1.3.4 水系空间形态
1.3.5 节点空间形态
1.3.6 整体空间形态
1.4 宏村物质空间研究相关书刊文献说明
1.4.1 相关研究
1.4.2 历史资料

2 空间生长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
2.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1.1 经济因素
2.1.2 地理环境因素
2.1.3 政治因素
2.1.4 思想文化因素
2.1.5 建筑技术的发展
2.1.6 小结
2.2 村落整体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2.1 村落的选址
2.2.2 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完善
2.2.3 小结
2.3 村落内部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3.1 村落整体空间肌理
2.3.2 街巷空间形态
2.3.3 活动中心与场所
2.3.4 小结
2.4 组团邻里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4.1 建筑群体
2.4.2 节点空间
2.4.3 小结
2.5 住宅单体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5.1 住宅整体
2.5.2 主体建筑
2.5.3 附属部分
2.5.4 宅院装饰
2.5.5 小结
本章结论

3空间生长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
3.1 从基本构成元素到建筑单元
3.1.1 基本构成元素——三合院
3.1.2 建筑单元的构成模式
3.1.3 建筑单元界面的“原型”和“变体
3.2 从建筑单元到住宅单体空间
3.2.1 住宅单体平面的构成模式
3.2.2 住宅单体界面的构成模式
3.2.3 “数”的扩展形式背后的技术原因
3.3 从建筑单元到组团邻里空间
3.3.1 上水圳
3.3.2 茶行弄
3.3.3 月沼
3.3.4 前街
3.3.5 南湖
3.3.6 后街
3.3.7 东边街
3.3.8 湖螳头
3.3.9 吴氏祠堂
3.3.10 东边田
3.3.1l 小结
3.4 从建筑单元到村落内部空间
3.4.1 村落内部空间特点
3.4.2 村落内部空间界面特点
3.5 从建筑单元到村落整体空间
本章结论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世系表)
附录二(历史资料)
附录三(附图)
附录四(图表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