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0414
  • 作      者:
    贡金鑫,魏巍巍,赵尚传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随着试验技术和计算理论的进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有了很大发展。不可否认,试验是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不能代替试验,但通过试验验证而不是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建立的理论模型使以经验为基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向理性的、统一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这是现代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第一作者一直从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教学,担任《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的副组长,并承担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国内外对比” 研究专题。根据修订《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专题研究的需要,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资料,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人以往的研究,完成了本书。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及本构模型<br>1.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br>1.1.1 混凝土材料的特点<br>1.1.2 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br>1.1.3 单调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br>1.1.4 双轴应力下混凝土的性能<br>1.1.5 三轴应力下混凝土的性能<br>1.1.6 反复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br>1.1.7 动荷载下混凝土的性能<br>1.2 钢筋的力学和变形性能<br>1.2.1 钢筋的强度和变形<br>1.2.2 单调荷载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br>1.2.3 反复荷载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br>1.2.4 动荷载下钢筋的性能<br>1.3 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br>1.3.1 混凝土的拉伸硬化<br>1.3.2 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平均应变关系<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混凝土损伤与断裂<br>2.1 混凝土损伤力学<br>2.1.1 基本概念<br>2.1.2 基于损伤的弹性理论<br>2.1.3 准脆性损伤<br>2.2 混凝土断裂力学<br>2.2.1 线弹性断裂力学<br>2.2.2 混凝土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br>2.2.3 混凝土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br>2.2.4 混凝土准脆性断裂力学(QBFM)<br>2.3 混凝土结构的尺寸效应<br>2.3.1 威布尔统计理论<br>2.3.2 确定性的尺寸效应理论<br>2.3.3 尺寸效应理论在设计规范中的应用<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br>3.1 弯压构件承载力计算<br>3.1.1 基本假定<br>3.1.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br>3.1.3 单向受力矩形截面构件承载力的简化计算<br>3.1.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简化计算<br>3.2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br>3.2.1 短轴心受压构件的力学特性<br>3.2.2 基于稳定性的承载力<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承载力<br>4.1 抗剪理论的发展<br>4.2 抗剪机理<br>4.3 影响无腹筋梁抗剪强度的因素<br>4.3.1 剪跨比的影响<br>4.3.2 构件高度的影响<br>4.3.3 纵向钢筋配筋率的影响<br>4.3.4 轴力的影响<br>4.3.5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br>4.4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强度<br>4.4.1 细长构件的齿模型<br>4.4.2 混凝土桁架模型<br>4.4.3 断裂力学方法<br>4.4.4 经验方法<br>4.5 有腹筋构件的抗剪强度<br>4.5.1 塑性理论模型<br>4.5.2 压力场理论<br>4.5.3 修正压力场理论<br>4.5.4 扩展的修正压力场理论<br>4.5.5 简化的修正压力场理论(1)<br>4.5.6 简化的修正压力场理论(2)<br>4.5.7 桁架模型<br>4.5.8 设计规范中的抗剪强度计算方法<br>4.6 压杆拉杆模型<br>4.6.1 基本概念<br>4.6.2 深梁的抗剪强度<br>4.7 柱的受剪承载力<br>4.8 剪切摩擦<br>4.8.1 剪切摩擦的概念<br>4.8.2 剪切摩擦强度和剪切一滑移模型<br>4.8.3 规范中的计算方法<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br>5.1 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扭矩<br>5.2 钢筋混凝土梁纯扭时的极限抗扭强度<br>5.2.1 纯扭强度的基本理论<br>5.2.2 软化桁架理论<br>5.2.3 当前规范中的设计方法<br>5.3 组合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扭转<br>5.3.1 理论方法及一些国家早期规范的方法<br>5.3.2 当前规范中的方法<br>5.4 最小配筋率和最大截面尺寸<br>5.4.1 最小配筋率<br>5.4.2 最小截面尺寸<br>5.5 抗扭刚度<br>5.5.1 开裂前的抗扭刚度<br>5.5.2 开裂后的抗扭刚度<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与极限分析<br>6.1 延性的概念<br>6.1.1 材料性能<br>6.1.2 构件的延性<br>6.2 弯矩重分布<br>6.2.1 弯矩重分布的概念<br>6.2.2 弯矩重分布的定义<br>6.2.3 预应力梁的二次弯矩与弯矩重分布<br>6.2.4 关于弯矩重分布的理论研究<br>6.2.5 规范中考虑弯矩重分布的弹性分析<br>6.3 构件截面转动能力的计算<br>6.3.1 转动能力计算方法<br>6.3.2 规范对转动能力的规定<br>6.3.3 弯曲转角的简化计算<br>6.4 板的极限承载力分析<br>6.4.1 塑性铰线的形式及抵抗弯矩<br>6.4.2 上限理论及功的平衡方程<br>6.4.3 几种情况的极限分析<br>6.4.4 椭圆板的极限分析<br>6.4.5 集中荷载作用下板的极限分析<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br>7.1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br>7.1.1 收缩<br>7.1.2 徐变<br>7.2 混凝土徐变理论<br>7.2.1 描述徐变的变量<br>7.2.2 线性徐变和徐变叠加原理<br>7.2.3 徐变分析<br>7.3 收缩和徐变的计算<br>7.3.1 一些研究者提出的模型<br>7.3.2 规范中的方法<br>7.4 基于AAEM的结构分析<br>7.4.1 基本方法<br>7.4.2 几个例子<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和变形控制<br>8.1 裂缝<br>8.1.1 产生裂缝的原因<br>8.1.2 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br>8.1.3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br>8.1.4 规范中裂缝宽度的计算<br>8.1.5 圆形或环形截面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br>8.1.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br>8.1.7 最大裂缝宽度与平均裂缝宽度的关系<br>8.1.8 裂缝宽度或钢筋应力限值<br>8.1.9 收缩裂缝宽度的计算<br>8.2 变形计算<br>8.2.1 短期挠度的计算<br>8.2.2 长期挠度的计算<br>8.2.3 变形控制限值<br>8.2.4 不需变形计算的挠度控制<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