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糖尿病开始
让我们先通过几个简单的比方,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尿液变甜,从尿液中排出葡萄糖的一种疾病。葡萄糖之所以会从尿液中排出,是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过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被称为“血糖值”,最近电视等媒体也经常使用血糖高或血糖低这样的字眼,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已经有所了解。
一般来说用餐之后,血糖值会有所上升。食物中包含了碳水化合物、糖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各类成分,其中葡萄糖发挥着类似汽油的动力作用。
由碳水化合物、糖分等构成的葡萄糖,可谓是燃烧气体(二氧化碳)少、燃烧效率高的“汽油”。如果葡萄糖能够始终稳定地在血液中流动,并且稳定地为细胞提供能量,那么由于“燃料短缺”引起的突发性头晕、身体不能动弹等情况就应该不会发生。然而一旦患上糖尿病,以上症状则都可能出现。
用餐后,碳水化合物、糖分等物质经过胃的消化和小肠的吸收后运送到肝脏,再从肝脏迅速地供应到全身各处。向各个细胞运送葡萄糖这种“汽油”时,需要一把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胰岛素。如果把多达600亿的人体细胞比喻成一栋房子的话,葡萄糖就是我们需要的“暖气装置”,如果“大门”紧锁,而我们又没有那把叫做胰岛素的钥匙的话,“暖气装置”就进不了“家门”。
胰岛素分泌不足,换句话说如果胰岛素不能很好地起到打开“大门”的作用的话,葡萄糖就无法进入那些需要它的细胞的“家”里。这样一来,葡萄糖就只能无奈地在血液中反复循环,导致葡萄糖在血液中过剩,从而引发高血糖。
当胰岛素不足或持续高血糖时,会引发血管中那些极细的血管的疼痛。原因在于高血糖状态下,作为“汽油”的葡萄糖仍然无法到达细胞的“家”,细胞缺乏能量供给,便发出“救救我吧”的哀鸣,身体只好分解脂肪来代替葡萄糖运送到细胞里。但是把脂肪当作“燃料”分解使用,与分解葡萄糖有所不同,脂肪的燃烧会产生一种叫做“酮”的废气、毒物,导致身体呈酸性(酮酸症中毒)。
与血液黏稠也关联颇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