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馨艺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4223
  • 作      者:
    沈冬梅,张荷,李涓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茶馨艺文》主要从文学艺术的层面讲述茶文化的发展,从茶赋、茶诗、茶词、茶曲、茶文、茶联到茶的书法、绘画、篆刻、雕塑,及至茶的戏剧、音乐歌舞、影视、茶艺,相对第三集《事茶淳俗》而言,这是一部论述茶的雅文化专集。中国的茶文化与历代文人学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茶的专著《茶经》就是唐代的学士陆羽所撰写,另如李白、元稹、皎然、卢仝、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范仲淹、苏轼、陆游、欧阳修、黄庭坚、米芾、文征明、唐寅、徐渭、郑燮等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以茶会友、诗文酬酢,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并派生出许多趣闻逸事。                                                                                                                  该书以全新的解读方法,对各大门类中颇具代表或特色的“茶”作品进行了透彻的评述。书中囊括了从晋代至当代的文学家和诗人的茶文学代表创作,从不同角度对茶的特点、功效、采制到品饮过程及饮茶带来的美妙审美体验所作的描写。这正与中国文人心向神往的宁静、质朴、清爽、超脱的境界是相吻合的。 茶品亦人品,以茶喻人,以茶喻己,以茶养性,以茶修身,品茶是苦中有甘,先苦后甜,象征人生的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编 茶与文学                                                                                                                                        茶,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不过是一种植物,其叶可食可饮。但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经过几千年岁月风霜的洗礼,茶被赋予了多重的社会属性,具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茶之所以成为承负有多重意象的文化载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人参与茶事,并以文学形式记录,传播茶事,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陆羽《茶经》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首先,吸引文人的是茶自身所具有的清雅恬淡的特性,这种特性,与文人心向往之的宁静、质朴、清爽、超脱的意境相吻合。在古代文人眼中,茶品亦人品,因而以茶喻人,以茶喻己,以茶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此外,茶的自然属性是苦中有甘,先苦后甘,象征着人生的历程,也与文人苦修而后成一果的过样相契合。因此,茶常常被用以抒发情怀,修身言道。
    唐宋以来,茶事活动、茶会盛行,成为文人相会的一种重要形式,文人参与茶事活动,成为一种潮流。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无不嗜茶、爱茶,以文咏茶,因此,茶得以涉足中国文学史上所有文学形式,无论诗词歌赋、戏剧小说,均有以茶为题材的名篇佳作。
    茶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霞要的意象,从吟咏茶、咏泉、咏茶具,到种茶、采茶、制茶、煎茶、点茶、茶会等茶事活动,无不涉及。特别是一些对茶事活动有着具体细致描述的文字,甚至可补古代茶书内容之缺,成为研究茶文化的重要资料。这些文字,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兼具重要的文献价值。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茶与文学
一、茶赋
1.杜育:《藓赋》
2.顾况:《茶赋》
3.吴淑:《茶赋》
4.梅尧臣:《南有嘉茗赋》
5.黄庭坚:《煎茶赋》
6.王十朋:《会稽风俗赋·茶赋》
7.纪昀:《荷露烹茶赋》
8.梅曾亮:《普洱茶赋》
二、茶诗
1.左思:《娇女》
2.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3.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4.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5.元稹:《一言至七言诗·茶》
6.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7.自居易:《琴茶》
8.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9.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10.苏轼的茶诗
11.杨万里的茶诗
1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郑燮:《竹枝词》
14.爱新觉罗·弘历:《观采茶作歌》
15.陈章:《采茶歌》
三、茶词
1.黄庭坚:《西江月·茶》等
2.泰观:《满庭芳》
3.刘过:《好事近·咏茶筅》
4.王姑:《解佩令·茶肆茶无绝品至真》
5.马钰:《长思仙·茶》
6.王世贞:《解语花·题美人捧茶》
四、茶曲
1.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
2.陈德和:《落梅风·雪中十事·陶榖烹茶》
3.张可久:《寨儿令·次韵》
五、茶文
1.欧阳修:《龙茶录》后序
2.苏轼:《叶嘉传》等
3.唐庚:《斗茶记》
4.杨维桢:《煮茶梦记》
5.徐岩泉:《茶居士传》
6.张岱:《闵老子茶》
7.李日华:《运泉约》
8.周氏兄弟之《喝茶》
9.梁实秋:《喝茶》
10.汪曾祺:《寻常茶话》
六、茶联
七、茶与小说
1.冯梦龙:《喻世明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2.《金瓶梅》与茶
3.《红楼梦》与茶
4.王旭峰:《茶人三部曲》
5.邓九刚:《大盛魁商号》

第二编 茶与美术
一、茶书法
1.怀素:《苦笋帖》
2.蔡襄:《北苑十咏》等
3.苏轼:《道源帖》等
4.黄庭坚:《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等
5.米芾:《苕溪诗卷》等
6.又徵明:《山静日长》等
7.文彭:《卢仝饮茶诗》等
8.最徐渭:《煎茶七类》
9.汪士慎:《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10.金农:《玉川子嗜茶》等
11.郑燮:《竹技词》等
12.吴昌硕:《角荼轩》
13.赵朴初的茶书法
14.启功的茶诗书法
二、茶绘画
1.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2.周昉:《调琴啜茗图》
3.《宫乐图》
4.赵估:《文会图》
5.刘松年:《撵茶图》
6.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与诸家《品茶图》、《斗茶图》
7.辽墓壁画茶图
8.刘枕年:《卢仝烹茶图》与诸家卢全茶图
9.赵原:《陆羽烹茶图》及诸家陆羽茶图
10.文徵明:《惠山茶会图》等
11.唐寅:《品茶图》等
12.仇英:《松亭试泉图》及诸家品泉图
13.王问:《煮茶图》
14.李方膺:《梅兰图》与诸家梅菊茶具图
15.李鲜:《煎茶图》与诸家茶具图
16.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
三、茶篆刻、石刻、雕塑
1.先秦、汉代“荼”字玺印、封泥
2.唐代顾渚山茶摩崖石刻
3.宋代建安凤凰山北苑茶事石刻
4.明清茶诗文篆刻
5.明清其他茶闲章
6.赵之谦“茶梦轩”
7.吴昌硕“茶禅”等
8.齐白石“茶香”
9.邓散木“茶博士”等
10.陆羽像

第三编 茶与表演艺术
一、茶戏剧
1.无名氏:《鸣凤记》
2.马致远:《陈抟高卧》
3.高濂:《玉簪记》
4.郭沫若:《孔雀胆》
5.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
6.田汉:《梵峨嶙与蔷薇》
7.汤显祖:《牡丹亭》
8.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
9.《寻亲记》与南宋茶馆的兴盛
10.老舍:《茶馆》
二、茶音乐歌舞
1.《十二月采茶歌》
2.采茶戏
3.采茶扑蝶《采茶舞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6.谭盾:《茶——心灵的明镜》
三、茶与影视
1.《斗茶》
2.《婀娜公主》
3.《第一茶庄》
4.名茶源起——《铁观音传奇》
5.情系紫砂:《紫玉金砂》
6.四川茶馆的浪漫情:《几度夕阳红》
7.广西茶山:《刘三姐》
8.茶马古道:《德拉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