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br>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十大动力<br> “当前有三种力量正在改变世界的发展进程,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种力量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包括自由市场的发展、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扩张等;第二种力量是政府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强大的能量,将使几十年后的世界呈现出另一种风貌;第三种力量是网给交流,它为地球上任一角落的个体提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之即时交流的可能性,并令人受益匪浅。”<br>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鲍林格教授<br> 记得12年前,“1997年第三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有一道辩题“Internt能否改变世界”。这对于接入互联网才3年的中国人来说,可以算是一个世纪命题了。那时,人们对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还比较陌生,对其能否塑造出人类生活的新景象,尚心存疑问,有不同看法。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1 5年,那个“Irite rnt能否改变世界”的疑问号早已被拉直成为大大的惊叹号。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世界变革。我们深切感受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br> 1712年的菜一天,英国人瓦特发明了一台机器——蒸汽机。世界由此改变,产生太多奇迹。蒸汽机应用到纺织技术上,衣服的成本降低了一半;蒸汽机应用到冶炼行业,80%以前不能开发的矿都能够开发了;把它放在马车上,马车变成了火车;把它放在帆船上,帆船变成了轮船。未来,唯一能和蒸汽机相媲美的,只有互联网。互联网与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的电气技术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电力最早的推广是靠照明,通过铺设电网把照明的应用推广开来。但是电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局限于照明。如今电力已经渗透到交通、工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历来紧密相连、如影随形,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br> 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发现,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强大引擎。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和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对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专家指出,信息革命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但重新塑造着宏观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也重新塑造着个人的生活方式、娱乐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互联网就像电力和蒸汽机一样,成为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强劲引擎。<br> 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引擎动力源泉何在?本章将分十节来——梳理分析。<br> 第一节 平等的新世界<br>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网上,阶层、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地被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br> 互联网是平等的。<br> 互联网天生就蕴含着平等的精神,互联网上人人平等。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预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地球变成一个村落——地球村,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网络的强大功能和丰富资源,人们都将充分分享信息,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曾有一位网友大谈互联网的好处,“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上级领导的冰冷专横,没有物质金钱的铁腕操纵,只有心灵与心灵的平等对话,所以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吾爱现实,吾尤爱虚拟。网中自有颜如玉,网中自有黄金屋。躲进网络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平等给人带来自由交流的乐趣。<br> 互联网所具有的平民化、平等化、自由化特征,正是它的永恒魅力所在。人们闲暇时浏览网站论坛,谈话、交心、游戏,在网络这个国度里,所有网民都是平等的。人们不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财产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所有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都向所有人开放,而不分人的自然禀赋差别和社会条件差别;在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有需求者一视同仁而不采取强行区别或歧视对待。<br> 平等梦想的开始<br> 平等(equa1ity)这个词,英文词根是equa1,英文释义为“the same in size,amount,number,degree,va1ue,etc”,中文意思是“事物大小、数量、数目、程度、价值等方面相等或相同”。在现代汉语中,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辞海》)。人人平等的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佛教上有“众生平等”的说法,基督教认为人生而平等,都是上帝的子民。16世纪德意志的托马斯·闵采尔认为,实现了人人平等,“天国”就会降临人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倡导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所著的《大同书》描述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br> 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个极为理想的状态,任何平等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如同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科技发明都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样,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人类朝着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迈进了一大步,提供了一种可能。<br> 互联网开始成为抹平世界的推土机。在人类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可以靠自己就找到这么多资讯。互联网相当于个人层次的资源开放、外包、内包、供应链、岸外生产。有了它,个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资讯、知识、娱乐的链条。研究、编辑、选择、娱乐都可以自己作,不需要上图书馆、电影院或借助电视网,自己给自己指导,自己赋予自己力量。<br> 信息的平等<br> “只要有宽带或数据机,在家成是到网吧上网,大家的资讯取得都一样方便了,不管是束埔寨的小孩,大学教授,或是我这种搜索引擎经营者。GoogIe让众生平等。我小时候完全不是这样。我以前查资料最好是去图书馆,里面还没那么多资料。如果想找什么,只有祷告奇迹出现,否则就得找简单或最近的资料。G oog I e出现后,突然间,小孩都可以查全世界图书馆的资料了。”<br> ——GoogIe创办人布林<br> 互联网就如同一个没有疆域的巨大信息海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身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了解很多和自己相关的周边信息。这些信息在获取上是平等的,它破除了少数人控制、垄断信息传播的局面,打破了不同人享受不同信息的情况。信息平等已经成为评判整个社会先进与否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标志。“强者恒强,弱者恒弱”<br> 信息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不论种族、信仰及经济条件,都应该能够自由地得到信息,有效地拥有信息,让公民更好地解决日常问题,甚至给政治以良性影响。然而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鸿沟问题,甚至产生知识富足和知识贫穷的分化。正如联合国信息素质专家会议“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质社会”所说,由于各个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经济基础不同,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们,还没有获取信息的意识或者说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能够很好获得、利用信息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这使得信息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中,呈现明显集中的取向,形成在信息拥有量上“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br> 巴尔卡堡是毛里塔尼亚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联合国在这里有一个医疗小组。有一次,一个白内障患者前往医疗小组求治,治疗结束后他问,医疗小组会在巴尔卡堡待多长时间,如果离开了,什么时候再来。医疗小组医生递给他一张名片。告诉他可以按照名片上的E-mai1地址和他们联系。“E-mail?什么是E-mail”那名患者一脸茫然。根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在一些极端贫穷的国家,互联网用户人数还不到国家总人口的0.1%,很多人没有见过电脑。联合国对信息鸿沟问题曾有一个调查报告,报告中说,即便只有一台电脑,也可以有很多人使用它,人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如果这台电脑还可以上网,同样会有很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到世界是什么样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