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前的准备
复习小贴士(Tips):
翻译考试是对考生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能力的综合考试,难度较大,考生的得分普遍不是很高。本书该部分的第一节归纳总结了常见的翻译错误,供考生引以为戒。第二节和第三节则分别在词汇及句式的层面上详细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别,因为对这种差别的认知是提高翻译能力的关键。
第一节 联考翻译答题之七大误区
背离原文的翻译就是“曲译”和“误译”。
对学生翻译习作的统计分析表明,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次上的误译现象的发生比例依次为60%,34%和6%。其中,在词汇层次上,由于选词不当,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的误译现象最为普遍;从语篇层次来看,造成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原作的文体风格以及感情色彩把握不准。译文中口语体、书面体混杂,雅俗不一。好在联考中的“英译汉”并不十分注重文体风格以及感情色彩的把握,历届考试中很少出现文学性很强的选篇。
归纳起来,误译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歧义现象引起误译
歧义结构是指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有两个及以上的解释方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
被激怒的顾客对服务态度很糟糕的店员说,I want to see your head!意思是“我要见你的领导”,店员却指着自己的脑袋说,All right!Have a good look!(好啊!好好看看我的“头”吧!)。这个笑话实际上就是起因于head这个词的多义性。除词义歧义外,短语、句子层面上的歧义结构也很多。
1.词汇层次的误译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单词层面上的歧义不计其数,例如:I‘m looking for my glasses.中的glasses就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理解为“眼镜”也可以理解为“玻璃杯”。又如,English teacher,因为English既表示“英语”,又表示“(国籍)英国的”,那么该短语既可能是“教英语的老师”,也可能是“英国籍的老师”。关于词义的歧义试看下例:例句The heads of states attended the Economic Summit in Virginia in 1983.
原译:1983年,许多州长出席了在弗吉尼亚召开的经济“峰会”。
改译:1983年,国家首脑们出席了在弗吉尼亚召开的经济“峰会”。
分析:state既是美国的“州”,也指“国家”,因此造成误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