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National Crisis vs Heroic Nation Li Dazhao
螃蟹 鲁迅
The Crab Lu Xun
落花生 许地山
Peanuts Xu Dishan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Mr.About-the-Same Hu Shi
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Hu Shi
我之于书 夏丐尊
Books and I Xia Mianzun
中年人的寂寞 夏丐尊
Mid-life Loneliness Xia Mianzun
我坐了木船 叶圣陶
I Took a Wooden Boot Ye Shengtao
背影 朱自清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Zhu Ziqing
匆匆 朱自清
Transient Days Zhu Ziqing
木匠老陈 巴金
Carpenter Lao Chen Be Jin
朋友 巴金
Friends Ba Jin
梦 巴金
Dreams Ba Jin
《激流》总序 巴金
Preface to the Torrent Trilogy Ba Jin
做一个战士 巴金
Be a Fighter Ba Jin
笑 冰心
Smile Bing Xin
雨雪时候的星辰 冰心
Stars on a Snowy Night Bjng Xin
我的父母之乡 冰心
The Land of My Ancestors Bing Xin
祖父和灯火管制 冰心
Grandpa and Nightly Blackout Bing Xin
话说短文 冰心
A Chat about Short Essays Bing Xin
路畔的蔷薇 郭沫若
Wayside Roses Guo Moruo
夕暮 郭沫若
Dusk Guo Moruo
白发 郭沫若
The White Hair Guo Moruo
墨水画 郭沫若
An Inkwash Painting Guo Moruo
墓 郭沫若
The Grave Guo Moruo
想北平 老舍
Fond Memories of Peiping Lao She
养花 老舍
On Growing Flowers Lao She
白杨礼赞 茅盾
Tribute to the White Polar Mao Dun
故乡的秋 郁达夫
Autumn in Peiping Yu Dafu
谈结婚 郁达夫
A Chat about Marriage Yu Dafu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My Everlasting Dream and Pursuit Xiao Hong
当铺 萧红
The Pawnshop Xiao Hong
野草 夏衍
Wild Grass Xia Yan
恋爱不是游戏 庐隐
Love Is Not a Game Lu Yin
我若为王 聂绀弩
If I Were King Nie Gannu
清贫 方志敏
Honest Poverty Fang Zhimin
离别 郑振铎
Parting Sorrows Zheng Zhenduo
时间即生命 梁实秋
Time Is Life Liang Shiqiu
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
Learning and Personal inclination Liang Shiqiu
枣核 萧乾
Date Stones Xiao Qian
黎明前的北京 季羡林
Predawn Beijing Ji Xianlin
文学批评无用论 季羡林
On the Futility of Literary Criticism Ji Xianlin
父亲 鲁彦
Father Lu Yon
母亲的回忆 朱德
Loving Memories of Mother Zhu De
巷 柯灵
The Lane Ke Ling
第二次考试 何为
The Second Test He Wei
下蛋?唱鸡及其它 谢逸
Egglaying, Cackling, Etc. Xie Yi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Happy Death Lu Wenfu
耳闻不如一见? 顾均正
Is the Ear Less Reliable than the Eye? Gu Junzheng
幼年鲁迅 王士菁
When Lu Xun Was a Child Wang Shijing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A Slave Mother Rou Shi
致蒋经国信 廖承志
A Letter to Chiang Ching - Kuo Liao Chengzhi
展开
什么是散文?广义地说,凡是不属韵文的文章都可称为散文。世界各国人对此有一致的看法。西方人甚至把小说也包括在散文内;我国有些现代叙事性文章名为散文,但称之为小说也无不可,不便硬加归类。不过,严格说来,我们说的散文应相当于西方的Essay,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起并坐,文字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如随笔、小品文、杂感、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通讯报道等等。
散文不受韵律、情节、分场分幕的约束,是一种灵活随便、轻松自如的文体。散文作者可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独抒性灵,因而文如其人(The essay is whatever the aulthoris.)。英语中Prose(散文)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Proversa o-rati0。其意思是“坦率的讲话”或“直话直说”(straightfor-ward discourse),也正反映了上述特点。总之,散文最真实,最诚笃。不雕饰,不做作,因而是一种最易令人感到亲切的文体。
中国是一个散文传统非常深厚的国度,散文的成就不下于诗歌。但五四以来,由于人们对诗歌的形式仍在摸索探讨,诗歌的发展已落后于散文。正如鲁迅所说,“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我自幼就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从小学开始,我在老师指导下零零散散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散文作品,并且不断写作文,包括中学和大学时代的英语作文,这实际上就是对散文写作的实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觉得读散文是一种享受,认为它比诗歌易懂,比小说读来省时省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已故高中英语老师姚志英先生。他除了教我们精读、泛读、语法等正课外,还要我们另外背诵由他精选的英语短文。每星期都有一堂课是专为背诵而设的,由他在堂上临时点名几个人轮流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背诵一篇由他事先指定的短文。三年下来,我们一共背熟了九十六篇英语短文,其中除少数是诗歌外,绝大部分都是散文,诸如Bacon、Addison、Gissing、Goldsmith、Lamb、lrVing、Lincoln等名家的精品.莫不在内。当时我们都觉得压力很大,但苦尽甘来,事后莫不感到受用不尽。这九十六篇短文装在头脑里,使我增加了对英语和散文的兴趣,增加了语感,慢慢悟出了写文章的路子。从那以后,在我从事翻
译或写作时,过去熟读的点点滴滴会不知不觉地出现在脑子里面。每当我想起这位启蒙老师的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内心总是充满感激之情。
近年来,在退休后的闲居生活中,我断断续续译了一些短文,一是为了消遣,二是出于对英文和散文的爱好,三是为了向国外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国现代散文作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译成外文后向国外介绍的大多数是诗歌、小说、戏剧,唯独散文被冷落了,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