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英语词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52579
  • 作      者:
    李定钧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博学·大学医学英语系列丛书:医学英语词汇学》全书共分7章与3个附录,内容涉及医学词源的演变、语词的结构、构词法、语词的意义及词义关系、医学词典知识以及医学语词的文化印迹。
展开
内容介绍
  《博学·大学医学英语系列丛书:医学英语词汇学》以医学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词源学、形态学、词义学、词典学角度,系统地介绍医学英语词汇知识,深入分析医学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对其发展趋势以及所包含的医学文化知识做出详尽的解释。全书共分7章与3个附录,内容涉及医学词源的演变、语词的结构、构词法、语词的意义及词义关系、医学词典知识以及医学语词的文化印迹。其中,附录一“常用医学英语、拉丁源、希腊源词素对照表”最大限度地满足医学生的需求。
  《博学·大学医学英语系列丛书:医学英语词汇学》为2003~2005年度复旦大学文科科研“金穗”基金项目课题成果,作为国内第一本研究医学英语词汇的专著性教材,填补国内医学英语词汇学的研究空白。本书旨在让医学院校的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医学英语词汇知识,从而提高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同时,本书也适合我国广大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提升自身的医学英语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章 医学双语词典述评第一节  医学双语词典史略
  中国辞书的编写历史悠久,第一本辞书《尔雅》至今已有2 000年的历史。而我国的医学双语词典(本文仅限于英汉/汉英医学词典)不过百余年历史。长期以来,医学辞书编纂只是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实践活动水平,而总结这种实践,反过来又指导这一实践的理论却迟迟未能产生。编纂医学双语词典可谓是一种极为艰巨、繁重而又持久的劳动,许多编纂者毕一生之精力完成各自的事业,无暇顾及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探讨。那么,让我们对医学双语词典的编写历史作一番巡礼,那必将对了解医学词典编写原则的沿革、认识医学词典编纂的某些发展规律带来启迪。
  一、初创期
  我国医学双语词典编纂脱胎于医籍翻译。明朝前,中国科技翻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词典编纂也无从谈起。明末清初,欧洲已建立起较完备的人体解剖学,早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开始译介西方的医学观。17世纪上半叶瑞士传教士邓玉函和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等分别译介西方解剖生理学的医学专论:《泰西人身概说》和《人身图说》。当时的医学译作只是零星而不成系统,未能促成辞典的编纂。
  清末随着西风东渐,西医在华逐步拓展,教会医院和医学院校相继建立,西方医籍翻译随之增多,至1890年汉译的西医书籍已达50余种。由于中西医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大量的英语医学名词缺少现成的汉语对应词,译者只能自行音译或意译。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西方医学术语,部分译者在译著后附录英汉词汇对照表,后逐步发展为早期的英汉医学词典。
  我国最早的英汉对照词汇表是英国人戴汶(T.T.〔)evan)编写的《中国语启蒙》(The Beginner‘s First Book,或称之为《初学者入门》),1847年出版于香港,收录了英汉对照的解剖学名词、疾病与药物的名词及其他相关医学术语。该英汉词汇表被认为是中国翻译医学术语的第一次尝试,可惜未能存世。
  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合信医生(B.Hobs()n,1816~1873,英国人)于19世纪50年代汉译了近代中国第一套医学书籍《西医五种》,包括《全体新论》、《西医论略》、《内科新说》和《妇婴新说》等,译著涵盖了解剖学、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等多个专业。合信的译著成为一座沟通中西医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译名与译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西医汉译的标准。中国知识界和医学界至今在论及西医对中国的影响时,几乎言必称合信和《西医五种》。《全体新论》(1850)作为近代第一部汉译西方解剖学与生理学书籍,在医学术语上首次界定了西医的解剖名词,标明其概念;并采取“借用”手法,对中医术语按西医解剖的特点加以界定,成为汉译的西医术语。为解决翻译《西医五种》中出现的译名问题,1858年,合信依据其译述医籍,在上海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英汉医学词典《医学英华字释》(A Medical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收集中医和西医的专用术语,互为对照释义,切实促进了中西医师互通互解。《西医五种》和《医学英华字释》的先后诞生也表明早期西医书籍和英汉医学词典的“母子关系”。
  1887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了《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它由英国人傅兰雅(J.Fryer,1839~1928)和赵元益共同翻译我国第一部西药专集《西药大成》(Materia Medica and Therabeutics)时编译而成。全书英中名词对照,共有6 800余条目,基本为音译。该辞书是晚清时期了解西医使用西药的重要工具书,从冗长的英文书名亦可窥视当时英汉医学词汇表的编写目的和编写方式。
  Vocabulary of naInes of materia naedica occurring in the trarasiation
  of Royle’s manual of materia medica and therapeutics,  with lists of
  nan:tes of persons and places occurring in the saIne work,and in various
  treatise on c}lelTlistry and allied subj ects.
  美国传教士嘉约翰(J.。Kerr 1824~1901)翻译西医书籍颇为丰富,在华44年共译出34种医书。他在英汉医学词典上也有建树。1871年译著《药物学》(Manual of Materia Medica)附有英汉药学术语对照表。另外,他指导汤姆逊(J.Thot,lsorl)编译《中英病名词汇》(1887)和《英华医学名词》(1889)。
  19世纪末,英汉医学词汇对照表开始脱离具体医籍而独立存在。英国人德贞(John Ductgeoil,1837~1901)编著《医学词汇》,不仅收录自己翻译的解剖、生理学等名词,而且附有合信、柯为良(D.W.Osgood,美籍传教医生)及日本翻译的医学名词作对照。
  二、名词统一期
  纵观20世纪前的医学文献翻译,尽管至1890年惠特尼(H.Whitney)出版《英汉解剖生理词汇》,英汉医学名词汇编已有十余种,但编纂者沟通不畅,译名混乱;而且医学名词术语的翻译、编排体例出于传播的实际需要,均借鉴于中医相应词汇和分类,没有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的程度,常常彼此互异,急需统一。西方传教医生首先注意到医学名词译名统一的问题,希望成立专门机构来审定和推广标准化的译名。最著名的是博医会教士高似兰(P.B.Couslane{,1860~1930)。
  高似兰1860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1882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次年到广东潮州布道行医。1886年,传教医生在上海成立中国博医会(ChinaMedical Missiorlary Association);4年后成立医学名词委员会,负责起草中文标准医学词汇,推进医学名词统一进程。高似兰是早期名词审定的主要功臣。1896年,高似兰提出了“医学名词表”草案,并于1908年编纂出版了《高氏医学辞汇》(English-Chinese Medical Lexicon)。“高氏本”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医学工具书,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标准的英汉医学词典,至1949年已刊行到第10版。张大庆曾这样概述该词典的历史地位:①它是我国近代医学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医学辞典;②它能与医学的进展保持同步;③它是中国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的共同成果,是当时医学界最具权威性的医学词典。事实上,《高氏医学辞汇》的汇编出版初步解决了中文西医药名词的译撰统一的工作。
  《高氏医学辞汇》的早期版本仍然沿袭了创造新字的做法,虽然优于单纯音译,但不合国人习惯。为此,卷末列有“特殊词解释”,列出生僻单字。高似兰辞世后,词典由鲁德馨和孟合理继续编纂。1937年,孟合理辞世,词典由鲁德馨独立编纂。孟合理和鲁德馨均为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博医会代表,也是该审查会的主要贡献者。鲁德馨还是国立编译馆人体解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氏医学辞汇》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港台地区影响更大,直到1985年香港南岛出版社还印行了鲁德馨编订的《高氏医学辞汇》。
  中国第一个科技名词审定官方机构是1909年成立的清大学部科学名词编定馆。不过,当时清朝政府岌岌可危,成果甚微。1915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民国”医药学会成立,医学名词统一成为其主要任务之一。随后,中华医学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博医会编译委员会(取代原名词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会共同组成“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从此,我国医学名词统一工作进人新阶段。1918年,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更名为科学名词审查会,审查多部医学名词,包括解剖学和病理学等。1927年,“中华民国”译名统一委员会成立,科学名词审查会解散。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国立编译馆成立后深受抗战影响,仍完成编订比较解剖学、细菌学免疫学、精神病理学和药学等名词。
  20世纪30年代在医学双语词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30年,高似兰辞世。医学双语词典编纂以洋人为主转为国人一统天下。该时期也成为医学双语词典的黄金期,相继出现了多种有分量的词典。
  1.《医学名词汇编一拉英德汉对照》鲁德馨编,科学名词审查会发行,1931年初版,1940年再版,蔡元培序。词条超过15000个,据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审定的医学名词汇编而成。依拉丁语一英语一德语一中文次序排列。中文部分则分日译、参考名和审定名。各项名词,除解剖学根据瑞士巴塞尔国际解剖学会议所定拉丁名,其余皆由科学名词审查会专家审定,可视为“官方版本”。
  2.《汉英医药辞典》刘汝刚编,孟合理校,中国博医会编译部增订,1931年出版。按偏旁部首排列,后附拼音检索表。收词强调临床记录和中文医籍杂志的实例。成书五载始刊行。
  3.《中文病名对照表》吴建原编,上海医学书局发行,1931年出版,中英中日病名和药名对照,属于丁氏丛书(丁福保主编)。词汇表特别注明“博医会名”,可见博医会的影响力。
  4.《新医药辞典》程瀚章和庄畏仲编,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出版,颜福庆题名,以汉字笔画为序。收载常用医药名词7 300余条,附有拉丁、德、英或法译名。释文详尽,可视为百科类辞典。
  5.《医学词源》  中英法对照,宋国宾编,医药评论社1937年出版,是最早的医学词源类双语辞书之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医学语词概述
第一节 语词的基本要素
一、 音素、音位、音节、音标
二、 字素、字位、字、字母
三、 义素、义位、义征、语义场
四、 词素、词根、词干、构词成分
五、 词、词组、词位、词汇、词典

第二节 语词的符号性
一、 信号
二、 符号
三、 语词
四、 术语、专名、通名

第三节 医学语词与非语词符号
一、 医学记号
二、 医学信号/信息
三、 医学语词
四、 英汉医学名词术语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第二章 医学语词词源学
第一节 医学语词演变的原因
一、 人类认识的深入
二、 新型疾病的出现
三、 诊疗技术的革新
四、 医药产品的更新

第二节 医学英语语词的来源
一、 古英语
二、 希腊语
三、 拉丁语
四、 阿拉伯语
五、 法语
六、 其他语言

第三节 医学语词的词源学比较
一、 医学语词的多源性
二、 医学外来语英语化
三、 医学外来语构词比较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第三章 医学语词形态学
第一节 医学英语语词的结构
一、 医学词素
二、 医学词根
三、 医学词缀

第二节 医学英语语词的构成
一、 派生法
二、 转类法
三、 合成法
四、 缩略法
五、 逆成法

第三节 医学英语语词的拼写与读音
一、 医学英语语词的拼写
二、 医学英语语词的读音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第四章 医学语词词义学(上)
第一节 词的意义
一、 词义的分类
二、 词义的理据

第二节 词的语义关系
一、 上下义聚合
二、 词的同义聚合
三、 词的反义聚合
四、 一词多义
五、 同音或同形异义词
六、 类义词

第三节 英汉医学词义的比较
一、 语义重合
二、 语义差异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第五章 医学语词词义学(下)
第一节 医学新词发展的缘由
一、 医学学科的交叉与分化
二、 医疗领域的新发现
三、 疾病的新知
四、 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
五、 医学伦理观念的更新

第二节 医学英语新词的构成
一、 经典构词法
二、 仿造法

第三节 医学英语词义的演变
一、 词义的扩大
二、 词义的缩小
三、 词义的转移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第六章 医学双语词典述评
第一节 医学双语词典史略
一、 初创期
二、 名词统一期
三、 恢复期
四、 全面发展期

第二节 医学双语词典概要
一、 医学双语词典的特点
二、 医学双语词典的分类

第三节 医学双语词典的体例
一、 医学双语词典的宏观结构
二、 医学双语词典的微观结构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主要医学双语词典

第七章 医学语词的文化蕴涵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一、 与身体相关的英语习语
二、 医学语词的文化印迹

第二节 医学冠名术语
一、 源于先证者姓名的术语
二、 源于神话、文学的术语
三、 源于地名及文化关联术语

第三节 疾病的文化隐喻
一、 疾病的文化蕴涵
二、 疾病的文化思维差异
思考题
深入阅读书目

附录一 常用医学英语、拉丁源、希腊源词素对照表
附录二 国际通用药名(INN)词干及其中文译名表
附录三 常用医学英语前缀、后缀、词根/构词成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