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汉语修辞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7428X
  • 作      者:
    陈汝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汉语修辞学》吸收当代修辞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汉语修辞手段、修辞方法的结构和功能,概括了修辞交际的基本规律,行别是社会心理规律,揭示了话语建构和语语理解论和方法,简要概括了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书力求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达到体系合理、观点鲜明、文笔流畅、语料丰富生动。它所阐述的修辞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提高大学生的汉修词辞知识和理论水平,增强其祥会协调能力,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汉语修辞知识和理论水平,增强其社会协调能力,特别是建构有效话语、准备理解话语信息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修辞概说
  一、修辞一一古老的传统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但维系其运作的最重要纽带,却只有一条一一语言。人们通过语言沟通、交流,进行社会互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类生存方式,我们不仅生存在一个物质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一个语言世界里。人类通过语言思维、认知,运用语言交流、娱乐,依靠语言记录并再现自己的历史、文化。离开了语言,生活将寸步难行,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寂寞的世界。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从来就是人生存的基本要件和必备素质。而这种必备素质的集中体现就是一一修辞。汉代的刘向曾引用主父偃的话说:“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很强的言语能力,说话没有文采,怎么用他呢?郑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子产能言善辩,精于治国,为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武一一赵文子所钦佩。楚庄王曾经想推翻周室,却被能言善辩的东周大夫王孙满所折服。蒯通善于辞令而为刘邦所赦免。这话有理有据,一语中的,不但说明了修辞之于个人安身立命的实用功能,也道出了修辞的治国安邦价值。
  作为语言运用艺术的修辞,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积淀了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唐朝苦吟诗人贾岛是位诗歌修辞高手。他的“推敲”典故,今天依然挂在世人的嘴边: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据载,诗人在作该诗时,对用“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举棋不定。后来遇到韩愈,韩愈觉得用“敲”比“推”好,贾岛才定为“敲”。为什么呢?“敲门”暗含了必然的声响效果,如此能衬托夜的寂静;而“推门”则不一定有明显的声响效果指向。此外,使用“敲”还使上下句水乳交融。作者是何以知道“鸟宿池边树”呢?因为敲门声惊飞了宿在池边树上的鸟。在这首意在突出自然景色恬淡幽静之美的诗歌中,舍“推”取“敲”,使诗歌的意境更趋理想。一“推”一“敲”,何其辛苦!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正是对这种苦吟的感叹。贾诗中许多名句,如“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等的获得,谁又说不是诗人瞑思苦吟的修辞结果呢?
  不言而喻,谈到修辞,进人人们思想视野的首先就是选词、择句、调音、设格的古老传统。它历久靡衰,常说常新。如果说上述语例着力突现的是意蕴悠长的话语听觉效果,那么下面的例子所要说明的就是视觉的靓丽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这首《?白船瓜洲》中的改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炼字经典。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修辞佳例。宋代洪迈《容斋续笔。诗词改字》记载:“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日:‘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人’。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为什么诗人不用“到”、“过”、“人”、“满”等词,最后定为“绿”呢?其修辞理据何在呢?深入推敲,原因大抵有二:一方面,“绿”所蕴涵的色彩能激发听读者的想像力。看到“绿”字,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界的绿色植物,联想到充满绿色、生机勃勃的春天。“绿”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到”、“过”、“人”、“满”等则没有。这在语言文字的抽象传播中,无疑会增加诗歌意境的立体感。另一方面,就是“绿”所喻化出的双关联想。诗人当时正值被贬复出,重新得到皇上的重用,心情自然是十分畅快。这和绿色所喻化出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一致。“绿”不仅是春风拂后江南花草树木的主色调,也是皇恩再度来临的象征。这里,“绿”有双关的意思。在本诗中,诗人对上述几个词语变体的选择取舍,实际上就是传统修辞的主体部分。
  斗转星移,人世沧桑,刀耕火种的时代已如过往烟云。在经历了千万年的修辞磨砺之后,人类迈人了一个高科技化的信息时代。人间虽换,但修辞的社会功能却历久弥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人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谁又能说语言素质与语言能力的高低,不是人才衡量与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呢?人际交往、政治宣传、新闻广播、商业营销、演讲主持甚至于读书学习,各行各业、事事处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修辞知识与修辞能力。不学词汇,依然可以说话;不学语法,仍然可以造句;但如果不学修辞,我们将难以提高人际合作的效率,无法更好地推销自己。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修辞能力的提高,依然举足轻重。而在大学的素质教育中,悠久的修辞学传统更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二、修辞的缘起和历史沿革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修辞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古老命题。柱传》里说:“晋为伯,郑人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意思是,“晋国成为诸侯的霸主,而郑国却敢于兴兵攻下陈国,假如不依靠优美的外交辞令,是绝对不会获得晋国的谅解的。可见,外交官员的言论必须谨慎。”r’l这可以说是中国人语言社会功能或者说修辞社会价值论的滥觞。它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就利用语言协调诸侯国之间关系,且具有武力所难以达到的社会效果。《论语》记载,孔子曾说:“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意思是:写外交文书,先由裨谌起草,世叔审议并提出意见,行人子羽修改,东里子产进行加工润色。汉朝人刘向《说苑.善说》引用子贡的话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这些都说明,中国人早已认识到了修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很注意修辞。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都十分重视雕词琢句、锤炼语言。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L4卜‘新诗改罢白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L5j刘禹锡所说的“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L6j实际上也表达了孜孜于语言锤炼的感叹。这表明了我国古代人民重视修辞的悠久传统。重视修辞表现在口语中,就是重视口才。而在书面语交际领域中,就是看重文章写作。魏文帝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r7J曹丕说的是为文,也就是著书立说,自然离不开修辞,也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对修辞社会功能的一种高度概括。
  修辞是一个在长期的社会语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范畴,是一个历时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不同的含义。“修辞”在我国古代是两个词(或字)。在古文献中,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最早见于孔子的话。《周易》记载,孔子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人对“修辞”有多种解释。《说文解字》说:“修,饰也。”“辞,讼也。”唐代人孔颖达解释说:“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也就是说,“修”就是“修理”,“辞”就是“文教”,“修辞”就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即提高自身的言谈举止等外在素养水平。显然,这与现代人对“修辞”的界定有一定距离。
  自先秦时期至20世纪初,在我国,人们对修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修辞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演化。1926年王易《修辞学》一书提出修辞学是研究表现文章内美之学。这种观点反映了我国修辞观念上悠久的美辞观传统。这一观点实际上是由修饰观而来,炼字炼句、精雕细琢的结果就是使语言美。20世纪60年代,张弓所主张的“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L8j实际上也是美辞观的延续。这一观念与美学融合,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了修辞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一修辞美学。如果说修辞学关涉真、善、美三个层面,那么,修辞美学的建立无疑大大推动了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它使我国横贯古今的文艺修辞批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对“修辞”做了广狭之分。他认为:“(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把狭义和广义交叉,得出四种含义:修饰文辞、修饰语辞、调整或适用文辞、调整或适用语辞。L9j实际上,就是修饰、调整或适用文辞和语辞。也就是说,修辞除了包括功能旨在使话语生动形象的“积极修辞”之外,还应该包括那些旨在表达得清楚明白的“消极修辞”;“消极修辞”,用孔子的话说,也就是“辞达而已矣”的境界。据此,他主张“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L1’j不难看出,较之于“修饰”观,陈望道的“调整或适用语辞”观和“达意传情适切的努力”观前进了一步,它不但兼顾了一般意义上的用词用句问题,同时指明了修辞的目的和功能指向。但是,把修辞归结为“一种努力”,未免失之笼统。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修辞概说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二节  修辞学概说
第三节  修辞学与当代社会
第二章  修辞手段
第一节  修辞手段及其类别
第二节  语音及其修辞功能
第三节  词语及其修辞功能
第四节  词语的附加修功能
第五节  熟语及其修功能
第六节  句式及其修辞功能
第三章   修辞方法
第一节   修辞方法及其分类
第二节  形式化修辞方法
第三节  意义化修辞方法
第四章  修辞规律
第一节  修辞规律及其研究
第二节  修辞应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律
第三节  修辞应符合语的体规范
第四节  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
第五节  修辞应合言语动机
第六节  修辞应切合语境
第五章  话语建构
第一节  修辞原则研究
第二节  语语建的原则
第三节  词语选择
第四节  句际组合
第五节  修辞格运用
第六章  话语理解
第一节  话语理解及其修辞价值
第二节  话语理解的内容
第三节  话语理解的原则
第七章  修辞学史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