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专著《新著国语文法》(1924)中,黎锦熙先生就已经注意到句子有语气的分别,在第十七章中专门讨论了“语气”问题。他把句子分成:决定句、商榷句、疑问句、惊叹句、祈使句,共五个语气类。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把“惊叹句”作为一个语气类别来对待。该书还专辟了第十八章来讨论叹词。同时,黎锦熙先生还把该书中有关“叹词”和“惊叹句的助词”的部分内容抽出来单独发表,这便是《国语中之叹词——古叹词的读法>(《民铎杂志》4卷3期)和《惊叹句的助词》(《越光季刊》1卷4期)两篇专题论文。稍后不久,张世禄先生(1929)也发表了一篇专题论文《国语叹词的研究》(《国立暨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期刊第2号》)。《新著国语文法》和这几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与感叹句有关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这是这个时期有关感叹句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特点。
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版的三部汉语语法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中都涉及感叹句的问题。从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来看,当首推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语法论》。该书在第四编《句型论》中单设《感叹命题》(第五章)专门讨论感叹句,内容涉及“感叹命题的性质”、“感叹命题的种类”、“汉语的感叹词”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对汉语“感叹命题的种类”的探讨相当深入,尽管由于理论和方法的局限,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但其研究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从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科学性来看,当推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该书把句子按语气分为四类:疑问、祈使、感叹和直陈,从表达的角度研究句类问题。就感叹句而言,讨论的范围涉及到感叹句的性质、定义、类型、语气词和叹词等多个方面。尽管就全书来说,有关感叹句研究所用的笔墨不多、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言简意赅,论述精当,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而言,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对感叹句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该问题探讨所用的笔墨最少,但“情绪的呼声”一节对叹词的分类研究相当的深入细致,并将“情绪的呼声”(感叹词)和“意义的呼声”(呼答词)区分开来,也是十分科学的。
20世纪从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初,对感叹句的研究几乎没有进展。除了几本教材(如洪心衡的《现代汉语语法概要》、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感叹句外,我们所见到的只有赵元任先生的《中国话的文法》和黄伯荣先生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两本书专门谈到过感叹句的问题。赵先生的探讨仍然局限在叹词的范围之内;黄先生的著作带有普及知识的性质,没有提出更新的研究结论。我们见到的这个时期内和感叹句有关的有价值的专题论文只有何霭人的《谈感叹词》(《语文知识》1953年第10期)。
进入80年代,有一些专题论文零星发表。主要有:胡明扬的《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5、6期)、程美珍的《关于“多(么)”在感叹句中作状语的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郎大地的《受副词“多么、真”强制的感叹句》(《语言研究》1987年第1期)、刘宁生的《叹词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彭望苏的《试论叹词的模糊性》(《语文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10期)等。这些论文大多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对感叹句缺少全面系统的考察。朱德熙的著作《语法讲义》和张静的著作《汉语语法问题》中在讲句类问题时也讨论了感叹句的问题,但都不太深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