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虛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8204
  • 作      者:
    徐阳春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分布极其复杂,因而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汉语教学及计算机语言处理意义重大。本书即是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的”字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
展开
作者简介
    徐阳春,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士,江西大学中文系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汉英语法对比和对外汉语教学。合著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虚词表示各种语法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汉语中虚词“的”出现频率极高.表示多种语法关系,语法学者对它有较大的兴趣。黎锦熙、高名凯、陈琼瓒、范继淹、朱德熙等先生先后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朱德熙先生《说“的”》一文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后来多数有关“的”字的重要文章都是围绕朱先生关于“的”字的性质及其分类展开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的”字的研究文章约有300余篇,可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的”字的性质及其分类
    1.1  “的”字分类研究综述
    语法学界对“的”字性质及其分类讨论较多,本节就前贤对“的”字的分类研究做一个扼要的概括。关于“的”字的性质,有介词、语尾、代名词、语素、助词等多种说法。关于“的”字的分类,有四分、三分、二分等分类法。
    1.1.1四分说
    黎锦熙(1924)把“的”看作“特别介词”、“语尾”、“联接代名词”和“确定语态的助词”四类,因而也以此为依据把“的”分为四类:
    1.特别介词: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别的名词或代名词上面,如:太阳的光、黄河的桥。
    2.语尾(即“词尾”):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语后面的“的”,如:活泼的小孩、平民的生活(“平民”为修饰性的领位,名词变为形容词性)。
    3.联接代名词:“一方面替代实体词,一方面仍旧联接形容附加语”,即“的”字结构中的“的”,如:卖花的、从大街上买来的。
    4.语态助词:用于句尾以增加确定语态,如:先生最喜欢我的、你是几时过江的。
    史存直(1954)对1、2两类的同一性做了讨论,认为2类的“的”也是一个独立的词,不是词尾;1、2属于同一类。1、2中“的”的用法非常一贯,它居于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起介系作用。把“太阳的光”和“活泼的小孩”里边的“的”看作两个不同的“的”,会割裂“的”字用法的一贯性。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的”字的性质及其分类
1.1  “的”字分类研究综述
1.1.1  四分说
1.1.2  二分说
1.1.3  三分说
1.1.4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2  “的”字的句法分类
1.2.1  分类的范围
1.2.2  分类的依据
1.2.3  “的”字的句法分类
1.3  关于后缀“的”

第二章  “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
2.1  “的”字同一性研究综述
2.2  “的1”和“的2”各自的语法功能
2.2.1  “的1”的语法功能
2.2.2  “的2”的语法功能
2.3  “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逆向凸显”
2.3.1  “的1”语用上也统一于凸显
2.3.2  “的1”和“的2”语用上统一的历史印证
2.4  “的2”与对比焦点
2.5  “的”与其他虚词语用功能的比较
2.5.1  “的1”与“得”
2.5.2  “的,”与“了”、“过”“着”

第三章  “的”与“地”、“得”的分合
3.1  “的”与“地”的分合问题
3.1.1  “的”、“地”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同一性
3.1.2  “的”、“地”合并与定语、状语的识别
3.1.3  “的”、“地”合并与“的”字结构的辨认
3.1.4  “的”、“地”合并与歧义
3.1.5  “的”、“地”合并的方言印证
3.1.6  “的”、“地”合并的历史印证
3.1.7  用作助词的“的”、“地”与用作外语词性识记的“的”、“地”
3.2  “的”与“得”
3.2.1  “的”与“得”不能合并的原因
3.2.2  一种例外:“的”替代句末隐去补语的“得”

第四章  “的”字结构
4.1  “的”字结构研究综述
4.1.1  “的”字的性质
4.1.2  潜主语和潜宾语
4.1.3  转指、自指与成分提取
4.1.4  其他方面的研究
4.1.5  存在的问题
4.2  语境制约与“的”字结构
4.2.1  语境、中心语隐含
4.2.2  语境制约的方式
4.2.3  凸显度
第五章  N1的N2
第六章  N的V
结语
附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